呼叫宝宝聊天记录-宝宝的聊天记录

文章介绍:

儿童社交技巧:怎样回应别人的呼叫

学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

很多幼儿的家长觉得孩子在交往能力上发展得不够。具体说,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觉得孩子胆小、不爱交往、过于害羞、交往中遇到问题也不能解决;另一种是孩子交往时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倾向,比如打人等等。怎样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下面是我想到的一些方面:

家长的期望要合理

现在电视上有很多小明星,不仅才艺过人,而且不怯场,嘴皮子了得。说实话,我真的不希望自己女儿练出那么大的气场。我希望女儿在家里放松放肆,在人多场合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和羞涩。我想,当家长觉得孩子交往胆小时,要先想想我们的期望是否合理。

我们不能指望孩子能像成人一样大方地交往。孩子有内外生疏的分别,这是心智健康的标志。另外,我们要承认性格的差异,不能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性格的所谓外向与内向不是不变的,也并无本质上的好坏之分。曾经有人说我女儿外向,也有人说我女儿内向,我都一听一过,我自己也从不做这些评价。

有些家长很在意孩子在亲友面前的表现,特别是当还有其他孩子比着时。其实人多就兴奋的孩子不见得社交能力强,自我表现只是社交技能中的一个方面而已。所以咱们千万别在乎这些,别因为这些给孩子压力。

期望调整了,我们心里就少了很多失望失败感,而这无形中就已经是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了。很多孩子的不交往,其实最初就是大人催促、给压力所造成的。改变这个恶性循环,要先从家长这里开始。

家长自己对待社交的态度怎样

我们自己是否喜欢跟人打交道?见到外人,是开心地寒暄、享受这种沟通,还是唯恐避之不及、硬着头皮强作欢颜?我们在跟其他大人说话时、打电话时,是怎样谈论这些事情的。我们自己的态度孩子都能感觉得到。所以我想,对于抱怨孩子不喜欢交往的家长来说,先把孩子的问题放下,努力调整自己的社交现状,丰富社交活动,感受跟人交往的乐趣。这样,孩子就会受到影响。比如,与其家长逼着孩子跟外人打招呼,不如家长自己很开心地打招呼,久了,孩子自然能模仿学习。

提供接触人的机会

很多幼儿不爱交往,确实跟接触外人机会少有关系。接触人的机会很好创造,比如,家里来客人,走在外面多跟人打招呼聊天,经常带着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或参加聚会,在小区里接触其他小朋友,参加一些人多的游戏活动,等等,都可以让孩子观察不同的人,增加互动机会。

安全感和自信是交往的基础

很多家长都意识到要提供接触人的机会,但可能忽略了背后的功课。机会只是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内部条件要具备,两者要同步。否则,如果外部过于强大超前,对孩子形成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就适得其反。

我想,安全感和自信是最重要的内部条件。有安全感的孩子更信任他人,更相信世界上好人多、好事多。自信的孩子会更敢于展示自己、不怕被人评论。

我们平时要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对孩子不贬低、不苛求、多肯定进步、多鼓励、多关注好的变化。另外,对孩子的评价要真实客观,不要为了提高自尊就过多地夸。被过分夸的孩子,当他被放到生人中间,得到真实的反馈时,就会变得更沮丧自卑。

树立自信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引导孩子多跟自己比,少跟外人比。减少对外界评判的依赖,就等于是让他的参照系统变得更稳定,这样,当孩子更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时,他就更自信。当然跟外界比较也不是绝对不能做,只要家长引导得当也没有关系。所以原则就是:少比,教给孩子怎样比。

缺乏安全感和自信,这是很多孩子交往问题的真正根源。比如说打人,除了是因为孩子不会交往,也常常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先行自我保护所致。所以,帮孩子把内功练好非常重要。

教给孩子交往技巧

我想这也常是我们做的不够的。那天,我拿一些小饼干让女儿放学跟小朋友分享,我发现她举着饼干走到小朋友旁边,啥也不说。很多时候,小朋友们正忙着穿衣换鞋,根本没看到,她就默默地追着给。看来,3岁的小孩,需要我们教给他,如果想引起他人注意,应该喊对方的名字或称呼。她过去跟老师再见时,常常不管老师在做什么,大喊一声再见就跑了。我说,要走到跟前,喊老师,看到老师在看你了,你要看着老师的眼睛,再说。

很多我们以为自然的事情,小孩需要教给才知道、才能会。

需要教的社交技巧太多了。除了基本的礼节外,我列出下面这些具体方面:

l 怎样拒绝别人——谢谢,我不要;谢谢,我等一会再吃;我现在有事,不能……。

l 怎样引起他人注意——喊名字或称呼,打扰一下……。

l 怎样要求、请求——我可以……吗?麻烦你……、请你……、你能不能……、我想……行不行?(我女儿有一阵每当我做别的事情,她要吸引我注意时,就故意跑过来说,麻烦你……,我心就软了)

l 怎样陈述事实——什么时间、在哪、谁做了什么、然后发生了什么、最后什么结果。

l 怎样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感觉……;我认为……;我希望他怎样做;因为他这样做,所以我觉得……;我不喜欢他怎样做,因为我觉得……;我本来想……,结果……。

l 如果别人没听懂或没听清,要换另一种方式表达。

l 怎样更具体地表达感谢和喜欢——你能……,我太高兴了;你帮我……,太谢谢你了。

l 当自己东西被抢时——把它还给我,我还没玩够,等一会我第一个就给你。或者找个其他玩具给对方,你先玩这个,咱俩交换。我们正在轮流玩,现在轮到你玩那个了。

l 怎样加入到别人的游戏中——先观察别人都在做什么、了解游戏内容和规则,然后按照游戏内容做一些辅助的事情,慢慢地就可以加入进去了。

l 怎样提建议——我建议……;我计划……;我提议……;我有个好主意……;我想出一个好办法……。

l 怎样观察他人的感受——他是什么心情,生气还是开心,跟刚才有不同吗?为什么?

l 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如果我……,那就可能会……。

l 明白做事情有合适的和不合适的时机,教给孩子观察局面。

l 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法——除了这个办法,我还可以怎样做?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l 讲条件、谈判的方法——如果你……我就可以……;你要是能……,我就答应你……。

l 制止别人不好行为——看着对方的眼睛,大声说:你不可以……、你不能……、不许……、停止……、住手、把手松开、放开我。同时学会寻求大人帮忙。

l 怎样讲道理——你不应该……;……是对的,……是错的;不能……,因为这样不公平;这不合理;……违反了游戏规则。

l 怎样道歉——很抱歉我……;对不起,我不应该……;抱歉,我不是故意的。

l 怎样安慰别人——别哭了;递给他一个玩具;我陪你玩一会。

l 怎样为自己辩解——我那样做,是因为……;当时……;我没看见、没听见……。

l 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别人说话时认真听,不打断,听懂意思,明白对方的想法,记住重要信息。

我列出来的这些,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啰嗦,但这些很重要。我在国外接触教育界时看到,美国有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专门设计出一整套训练计划,就是教给幼儿这些基本的社交语言和解决社交问题的方法,他们在许多幼儿园试点。实践证明这些训练成效显著,孩子们经过这样的语言和思维练习后,社交问题明显减少。我们这里没有专门的训练,就需要我们家长多去做。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交往问题、自己处理纠纷。我想,这一定要跟技巧的教育结合起来。不能既不教、也不干涉,全凭孩子自己悟。我通常的做法是,背后教(事先教,或者事后总结时教);当面少干涉,让她自己锻炼发挥。

怎样教给孩子这些技巧呢?

我想,可以在跟孩子的互动中去示范这些技巧,也可以跟孩子玩游戏去演练这些技巧,比如用孩子玩的玩偶去演练。教时,要以积极乐观的基调,融合在游戏里,否则就成压力了。

教这些,就等于是给了孩子表达和交往的工具,孩子就可以表现得更自信,交往更有效率。而好的交往经验对孩子都是极大的鼓励,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了。

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

我觉得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很重要。如果大人太严肃、太严厉、对孩子打击批评较多,家庭氛围不活跃,那么孩子开朗活泼的天性就会受到压抑。当孩子不惧怕他人、对自己行为没有过分的担心时,他就更乐于交往。当孩子对未知事件趋向于乐观的预期,认为一切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时,他就不会太畏缩迟疑。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能学到化解矛盾的技巧,如幽默玩笑、嬉闹、宽容理解、调和折衷让步等等,而不是学到刻薄、指责、讽刺挖苦、得理不饶人。孩子会把积极乐观的态度带到他的交往环境中去。

家长的身教

我带孩子去商场,在等电梯、等交款时,常会遇到同龄的孩子。3岁以下的还不太会交往,而遇到比我女儿大的,就有这几种情况:一种是,互报完年龄,对方孩子就用无比傲慢的态度说:“她才那么小!比我矮多了!我都能……了!”;另一种是,对方孩子看到我们就马上气场减弱,也不说笑蹦跳了,躲起来不做声地观察,然后对方妈妈就有点担忧地开始问这问那。我几乎很少遇到跟我们友好平等交流的孩子。好在我女儿对这些好像不太敏感,她只是做一些客观的观察和比较:“小姐姐衣服的颜色和我的不一样”、“小哥哥手里拿的啥?”、“你上哪个幼儿园?”人家傲慢,她好像没受影响,还挺乐。

通常这样的时候,家长都是啥也没说也没做,但我感觉孩子已经把家长心里的想法全都表演出来了。就是这样,孩子就是大人内心世界的镜子。

现在春节快到了,孩子家长们也要开始有各种聚会了,我们在饭桌上怎样谈论这些聚会、怎样评价朋友同事同学,这些都是教育的机会。我始终觉得,当家长不能靠装或者回避,而是要诚实地做好自己。我们把这些聚会真的当作与人连接、温暖的机会吧。

提高中小学孩子的社交能力

对于中小学孩子的社交能力,我感触很多。我在国外时跟外国的中小学生有过一些接触,感觉总体来说,我们的孩子社交能力更差一些。我想原因很多:我们的孩子太忙于学习,平时自由交往的机会少。我们的家长和学校对这方面不够重视,对孩子的社交技能训练不够。另外由于文化的关系,我们更把孩子当作孩子,互动中平等不够、给孩子独自担当的机会也不多。

家长和老师要对社交能力训练更加重视

现在的情况是,孩子上学前,家长可能在社交方面给孩子压力过大,总想培养出所谓社交小达人、人气宝宝。而上学以后,成绩压倒一切,交往能力的训练就被忽视了。结果很多中小学生交往能力差,一些孩子有交往恐惧心理,严重了甚至形成社交退缩或社交焦虑。然后,到了大学,很多孩子发现自己要补上这一课,于是又花很大力气刻意寻求交往经历,没把时间用在学习上。

我曾看到有位社会学博士评价说,现在大学生的社交能力相当于7岁孩子。这夸张吗?我觉得如果说很多大学生的社交能力相当于国外10岁的孩子,那丝毫也不过分,恐怕还有很多学生做不到10岁孩子那么好。大学生中心理问题多、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很多都跟社交有关。而这些都是中小学教育不足所致。

从一生的眼光来看,社交能力至少跟学业同等重要吧,所以我们真的要重视。

多给孩子提供集体活动的机会

如果学校不能给孩子提供远足郊游、夏令营、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的机会,家长们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组织好友或孩子的同学在一起活动。

家长要跟孩子有沟通、以便对孩子交往方面的问题随时指导

如果我们做调查,很可能会发现,孩子的很大一部分心事跟交往问题有关。沟通不畅,孩子的这些问题就得不到引导。

家长要更多以平等姿态对待孩子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作家郑渊洁跟一个小学生的网上聊天记录,两个人聊到各自的老家,又同时百度对方老家的资料。然后两人有以各自老家的名山自称,又聊到女生欺负男生,最后说到在哪过年,约定赠书事宜。很多网友都夸那个孩子成熟懂事。其实我看关键在于郑渊洁的态度。他的聊天中体现了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他放低了自己,孩子自然就站起来了。我相信如果大人有这样的姿态,那么多数孩子都可以那样自然真实地聊天。

我们如果把孩子当成独立的有担当的人去对待,孩子就会变成这样的人。

让孩子独自完成交往事务

前面说过,交往能力的心理前提是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而自尊和自信其实并不是外人夸奖出来的,而是孩子通过独立完成事情、让能力得以体现和证明,然后获得的。比如,如果感到孩子害怕交往,那么就多给他一些需要他独立完成、难度适宜的事情去做。有了成功的交往体验,孩子慢慢就有了自信。

跟国外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太缺乏这种自己做事情的自主感和责任感,或者说,太缺乏这样的机会。

学校要担负起社交能力培训的职责

我在国外看到过美国中学生社交训练的教材,觉得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些教材很具体地训练孩子,怎样理解别人不同的观点、怎样解读别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怎么控制情绪、如何展示自己、如何合作、怎样对待同伴压力、什么时候要灵活什么时候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等等。记得有个教材中在教给学生倾听的部分里,有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一个小时不说话,只听,看看有怎样的体会和收获。关于友谊的部分里,还有一些很具体的事例,要学生辨认,哪些是真正的友谊,哪些不是。实际上,这些教材里基本都是漫画、事例、练习题,很便于学生使用。

由此想到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多么缺乏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我希望我们的幼儿园就能够每天给孩子提供一点口头表达练习的机会,让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见闻。我女儿时常有一些想法,想跟老师和小朋友们分享,我希望她能有机会去说说。希望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上,能多一些分组讨论的内容,能有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

学校不去教育社交技能,不等于学生会自动停止社交活动。有时周末我在快餐店会看到一些学生聚会,男女生在一起边吃边哄笑,我由衷感慨,孩子们实在太需要技能训练和引导。

由此又想到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希望老师对学生的个性观点多一些包容和引导,少一些打压限制和漠视。教育心理学上有这样的提法:理解性学生观与传统的评价性学生观。就好比是现在我们的家长都知道要跟孩子共情一样,老师对学生如果能少用预先准备好的框框去评价,而是多设身处地去理解,然后再引导,这样效果会更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学校的师生关系很重视,强调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

老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敞开自己跟他人沟通,而老师所表现的尊重、理解、平等和包容,就是在给学生树立好的社交样板。

网络时代的社交教育

现在,一些中小学生的交往需求由于缺乏引导,结果在网络上反映出来。据说,很多学生参与网上交往,其中一些孩子上了瘾,一些孩子只是为了赶时髦——不在网上活跃,就会被同学看作out了……

在网络时代,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社交,这值得教育者和家长们好好思考。我认为一律封锁不是办法,我们家长要与时俱进,知道网上都在发生什么,对孩子的魅力在哪,然后才能知道如何去引导。网络是工具,不是恶魔。教育网络交往的技巧,这就好比是我们小时候父母教我们电话礼仪一样,这是我们这一代家长的责任。不教,我们就失职,孩子将来就欠缺这项能力。

技巧以品质为基础

社交技能的教育方面我们有很多需要跟国外学习的,不过,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好多这方面内容。很多人可能觉得传统的一些处世名言是在教人圆滑老成,但我想,这看我们怎样理解。深入去理解,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这些名言所体现的品质。

比如,翻开《论语》,有关交往方面的内容俯首皆是:“君子和而不同”,说的是坚持和包容;“巧言令色,鲜矣仁”是为人要真诚;“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说的是交友原则;“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推己及人、体现同理心的黄金法则;“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体现了平等兼容的精神;“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自律和宽以待人;“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善于合作不搞帮派……

太多了,不一一列举。

先秦儒家的经典中说了很多交往方面的具体做法,其中所体现的也多是如今仍然适用的重要品质,只是古代人和现代人所用词汇不同,或者其中只强调做法没有明确指出背后的品质而已。

同时这也说明,交往的技巧重要,背后支撑的基本品质更重要。

好久以前,我在过去的博文里,曾列出一个有关人的各种品质和能力的金字塔。当时就觉得,一些有关人与外界关系的品质,比人自身的一些素质更重要、更关乎个人幸福。比如,一个人可以幽默感差一点,但是如果他很懂得感恩、宽容等等,他可以更幸福。一个人可以有各种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小缺点,比如做事不够认真、创造力不强、不够乐观活泼、财商低、不太节省,等等,但是,如果他懂得尊重、平等、同情、感恩、宽容、谦逊和谦让,等等,那么他一样可以很幸福甚至很成功地过一生。

为什么这样呢?或许就因为我们都是群体动物,更多的时候需要在跟他人的互动中去体现价值感受幸福;或许因为我们跟他人和世界本来就是一体的,所以这些关乎与周围关系的品质才更重要。

不管怎样,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培养孩子社交技能真的是太重要了,因为我们通过这些事情,可以塑造一个孩子最最核心的基本品质,可以决定他未来一生幸福与否。

在我那个金字塔里,位于这些基本品质之上的,是一个内容:爱、善、仁慈,因为我想,爱是这些品质的出发点,是它们的基础。没有这个爱心,谈不上有下面所有的那些东西。一个爱心缺乏的人,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有真正的平等、尊重和同情之心的。

所以,培养孩子交往技能也并不复杂——说到底,我们就是要培养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一个爱心很足的孩子,当他面对复杂的人际环境时,他自是会灵活变通想出种种合适的方法去应对的。

是君子,有爱心,那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男朋友不愿让我看他微信,因为他微信里经常有和女生的不好的聊天记录,比如叫宝宝,约吃饭送礼物之类的。

还没结婚就出轨,以后结婚了,你后悔都晚了,我男朋友的手机QQ密码,微信密码都告诉我了,我随便看,他如果敢不给我看,我就跟他分手,不给看,就证明他心里有鬼!

我想把和孩子的聊天记录怎么接屏

1、在微信聊天界面,长按需要分享的聊天记录,点击多选。

2、勾选后点击左下角的分享图标。

3、点击合并转发,选择转发给孩子发送,这样就已经接屏。


原文链接:https://671922.com/16404.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0 12:21:30  回复
怎样,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培养孩子社交技能真的是太重要了,因为我们通过这些事情,可以塑造一个孩子最最核心的基本品质,可以决定他未来一生幸福与否。在我那个金字塔里,位于这些基本品质之上的,是一个内容:爱、善、仁慈,因为我想,爱是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0 08:56:41  回复
不是恶魔。教育网络交往的技巧,这就好比是我们小时候父母教我们电话礼仪一样,这是我们这一代家长的责任。不教,我们就失职,孩子将来就欠缺这项能力。技巧以品质为基础社交技能的教育方面我们有很多需要跟国外学习的,不过,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好多这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0 11:54:50  回复
……、不许……、停止……、住手、把手松开、放开我。同时学会寻求大人帮忙。l 怎样讲道理——你不应该……;……是对的,……是错的;不能……,因为这样不公平;这不合理;……违反了游戏规则。l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0 14:49:21  回复
都跟社交有关。而这些都是中小学教育不足所致。从一生的眼光来看,社交能力至少跟学业同等重要吧,所以我们真的要重视。多给孩子提供集体活动的机会如果学校不能给孩子提供远足郊游、夏令营、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的机会,家长们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组织好友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0 16:10:47  回复
不给看,就证明他心里有鬼!我想把和孩子的聊天记录怎么接屏1、在微信聊天界面,长按需要分享的聊天记录,点击多选。2、勾选后点击左下角的分享图标。3、点击合并转发,选择转发给孩子发送,这样就已经接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