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娱乐至死有感-娱乐至死读后感

文章介绍:

《娱乐至死》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有几个,具体是什么?谢谢。

读书笔记:《娱乐至死》主要观点逻辑串联

分类:每周一篇读书笔记 | 标签: 《娱乐至死》 读书笔记 娱乐时代

2013-01-10 19:32阅读(601)评论(0)

作者:徐淑欣

这不是一篇关于《娱乐至死》的读后感,而是将全书前后关系和主要观点进行串联,而做的读书笔记,当然不是照搬书中的句子,而是将其中比较散乱的观点和案例做了重组,并加入了个人其中逻辑关系的理解,比较浅陋,但希望能和各位一起探讨对这本书的理解,欢迎指正。

在《娱乐至死》这本书的前言,作者提到了两种重要的预言:一个是来自乔治 奥威尔,他认为人们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将成为受制文化;另一个是来自《美丽新世界》作者赫胥黎,他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人们在享乐中失去自由,他认为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而《娱乐至死》作者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恰恰是赫胥黎的预言。

接下来作者通过十一个章节为读者展示了赫胥黎的预言如何成为现实,这是时代如何从阐释时代转向了一个娱乐时代。前四个章节作者通过媒介的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对于媒介的作用影响作了阐述,为后面电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提前打好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和第四章印刷机统治的思想则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了印刷机如何在美国发展壮大以及如何让通过控制大众的时间、注意力等影响着美国的宗教、政治、法律、商业社会和其他重要社会事项。为后面和电视时代的对比做好了铺垫。第五章和第六章则是展示了阐释时代如何向娱乐时代转变,从电报、报纸、摄影术的结合部不断改变着印刷术时代的公共话语方式,创造了一个躲躲猫得世界,到最终电视的出现,人们开始住在躲躲猫的世界里,电视是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时代变成了娱乐业的时代。第七到第十章节则分别电视新闻节目、政治、宗教和教育四个对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具体阐述了电视是如何发挥作用,把他们变成娱乐的附庸的。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作者认为公共话语方式规范并决定着话语的内容,影响思想的表达。而现今美国印刷业不断衰落,电视也却同步快速发展,电视是一种媒介,它改变了公共话语的形式,也就改变了公共话语的内容和意义,使得内容被重新定义,用适于电视的表达方式来展现。

接下来作者提出了媒介即隐喻的观点,并指明这并不同于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他认为信息是关于这个世界的具体的明确的说明,而媒介却没有这个功能。媒介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是有力的暗示来定义这个世界,往往超出事物自身的意义。而且媒介这种指导人们看待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往往是以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作者为了解释隐喻举了一些例子,例如有人指出,12世纪眼镜的出现不仅使得矫正视力成为可能,而且还暗示了人类可以不必把天赋或缺陷视为最终的命运,作者甚至觉得眼镜的发明和20世纪基因分裂的研究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因此可以说,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利、人类动机或者思想,并不是它本来的面目,而是他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内容。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作者写作该章节为了表明自己在后面的论述中不是单纯的对电视进行“攻击”,而是把焦点放在认识论上,而非文学或美学批评。当然更重要的是揭示媒介在我们的认识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认识论是有关知识起源和性质的复杂的学问,和本书有关的是认识论对于真理的定义以及这些定义的来源。作者致力于证明真理的定义至少有一部分来自传递信息的媒介的性质,媒介在我们认识论中充当了重要角色。

为此,作者引用了思洛普 弗莱的“共鸣”概念,并认为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共鸣,共鸣是扩大的隐喻,左右着我们理解和定义真理的方法。他认为对于真理的认识方式是同表达方式密切相关的。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的存在,而是必须穿者某种适合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得不到承认。因此,任何认识论都是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真理和时间一样,都是人们自己发明出来的交流技术同自己对话的产物。

并且早在章节末尾提出,每一种交流工具的出现都会达到某种平衡,有得必有失,这要能够平衡不一定是绝对的,有时得大于失,有时失大于得。因此我们在毁或者誉时要十分小心,因为未来的结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和现今有很大的不同,话语清晰易懂,严肃理性。

早在16世纪,人们的认识论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任何一种知识都要通过铅字来表达和传播。最初移民美洲的英格兰殖民者就十分痴迷铅字。这使得殖民地美洲没有出现文化贵族,阅读从没有成为上等人的活动,印刷品广泛传播在各类人群之中。

17世纪末,一种本土文学——报纸开始兴起。当然这和美洲人对印刷机的偏爱分不开。伴随报纸而生的还有内容审查,与之而来的就是美洲人争取信息和自由的斗争。

18世纪末,美国已经拥有了相当于英国三分之二的报纸,而人口却只占英国的一半。人们醉心于报纸和小册子,甚至没有时间来看书。通过报纸,邮差把知识一视同仁的送到茅屋和宫殿前。

19世纪美国所有地区都开始形成一种以铅字为基础的文化。无论是图书馆数量还是藏书规模都显著提高,演讲厅大十分普及。

铅字在公众话语的舞台产生了持久而强大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印刷品的数量,而是因为铅字的垄断地位。当时的人们没有其他的娱乐和消遣,印刷品几乎是唯一获得信息和消遣的方式。很显然,印刷术影响了公共话语的形式,而形式又决定了内容,使人们日常演讲和说话充满了现今没有的书卷气息。印刷机不仅是一种机器,更是话语的一种结构,它排除或选择某些类型的内容,然后不可避免的选择了某一类型的受众。而作者正是要探索印刷及作为一种隐喻和认识论怎么创造了一种严肃而理性的公共对话,而后来的美国又如何远远背离这一切。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作者以林肯时代的演讲和听众开始本章的论述,来证明印刷术控制下的话语性质的力量。

印刷文字以及建立在印刷术基础上的口头语具有某种内容:一种有语意的、可释疑的、逻辑命题的内容。语言一点付诸印刷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想法、一个事实、一种观点。在印刷术统治下的文化,公共话语往往是事实和观点的有序组合,大众通常有能力进行这样的话语活动。

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分别从宗教、法律和商业社会的角度阐述了人们如何通过印刷文字和印刷文化进行活动。

总之,在18到19世纪,美国人用白纸黑字来表明态度、表达思想、制定法律、销售商品、创造文学和宣扬宗教。这一切都是印刷术实现的,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美国才能跻身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对于印刷机通知美国思想的时代,作者命名为“阐释之年”,阐释是一种思想的模式,使一种学习的方法,使一种表达的途径。所有成熟话语拥有的特征都被爱阐释的印刷术发扬光大: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到19世纪中期,两种观念的融合为20世纪的美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公共话语隐喻。也大大冲击了“阐释时代”而为“娱乐时代”奠定了基础。其中较新的一个观点是交通和通讯可以彼此脱离,空间不再是限制信息传播的不可避免的障碍。

打破这个障碍的是电报的出现。但电报的出现摧毁了对于信息的原有定义,赋予公共话语新的含义,使得话语内容无聊、表现无力、形式散乱。信息的作用不再取决于在社会和政治对策和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而是而取决于它是否新奇有趣。信息成为商品。

如果没有报纸与电报合作,电报将信息转化为商品的潜力也许永远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至此,报纸的财富不再取决于新闻的质量或用途,而是取决于这些新闻来源地的遥远程度和获取速度。电报使得与我们相关的东西变得无关,生活中的大多数新闻都是不起作用的,至多是提供一点谈资,而并不是是我们行动。电报的地主要力量来自于它传播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收集信息、解释信息和分析信息。而印刷术却恰恰相反。

摄影术的出现使照片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成为新闻与报纸的绝好补充。电报式新闻把读者淹没在一大堆不知来自何处。事关何人的事实中,而照片刚好为这些干巴巴的条目提供具体图像。但是这种照片和新闻所形成的语境纯属错觉,只是一种伪语境,让毫无关联,脱离生活的信息获得一种表面上的用途。照片没有句法,不能和世界理论,无法提供“本来应该怎么”或者“本来将会怎样”。照片记录感受的方式也不同,往往脱离语境,支离破碎。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媒介的加入紧随电报和摄影术,并在表现形式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创造了一个躲躲猫的世界: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线,然后又很快的消失。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没有意义的世界,一个不要求我们,不容许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世世界。但是在电视出现以前,没有人响应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但是电视出现后,人们住在了里面。电视为电报和摄影术提供了最有力的表现形式,把图像和瞬息时刻的结合发挥到了危险的完美境界。电视成为了“元媒介”,不但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决定我们怎样认识世界的工具。这产生的后果就是:电视呈现出来的世界被人们认为是自然而然的,并接受了电视对于真理、知识和现实的定义。无聊和语无伦次变成了合理。

第六章 娱乐的时代

电视是技术创造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并且有自己的倾向。

电视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所有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娱乐成为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电视包括了话语的所有形式并且是我们文化中存在的,了解文化的最主要方式。电视中表现的世界成了这个世界应该如何存在的模型,娱乐不仅仅在电视上成为种种话语的象征,并且在电视下这种象征仍然统治着一切。现在,电视控制着政治、宗教、商业、法律、教育和其他一切重要社会事务。

第七章 好……现在

“好……现”常常被用于新闻或者广播,目的是指出我们刚才看到或者听到的内容和即将要看到或者听到的毫无关系。这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媒介勾画出的世界不存在秩序和意义。再残忍的新闻事实,只要播音员说一声“好……现”,一切就可以从我们脑海中消失。 新闻和电视节目成了纯粹的娱乐,是为了娱乐观众而上演的表演。观众也不会把看到的东西当真,不管看上去多严重,后面的广告可以消解它的重要性。电视为新闻真实性提供了新的定义,讲述着的可信程度(表现出来的)决定了事件的真实程度。

电视为人们提供了没依据、无联系支离破碎的内容,使人们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对自相矛盾东西失去感知。使人们产生错觉,以为知道的很多,却离真相越来越远。

电视成为我们了解公共信息的样板,并引导其他一切媒介(如报纸、广播)都向娱乐化看齐。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在电视时代,不仅是新闻向娱乐化发展,宗教也不能幸免。

在电视上,宗教和和其他任何东西一样,被明白无误的表现为一宗娱乐的形式。宗教之所以成为娱乐是由电视本身的倾向决定的,而不是因为所谓的电视传教士存在缺陷。电视把某种事物转换成另一种东西,原来的本质可能丢失。电视本身的几个特点以及他周围的环境,似的真正的宗教体验无法实现。因为人们既无法神话电视播出的空间,电视屏幕本身也有着很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电视最大的长处是让具体的形象进入人们心里,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留在人们脑海中。真正危险的不是宗教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而是电视科目可能会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政治就娱像乐业一样。

他的目的不是追求一目了然、公正诚实和超越平凡,而是要做到看上去像这样。而在美国,电视广告已已经成为政治话语最本质的象征。电视广告是塑造现代政治观点表达方式的重要工具。政治竞选逐渐采取了电视广告的形式,而电视使得美国人不得不接受电视广告哲学。人们已经把电视广告当做一种普通而合理的话语方式,并且电视广告关于交流的性质已经形成了与其他媒介(尤其是印刷文字)相左的独特观点。而我们会把电视广告中传递或者强化的一些涉及政治的观点视为常理。政治家把自己作为娱乐素材推出,而电视是一种具有光年速度的媒介,是以现时为中心的,它的语法里没有表达过去的时态。

因此,在娱乐业和形象政治的时代里,政治话语不仅舍弃了思想,而且还舍弃了历史。就想赫胥黎预测的一样:表面温和的现代技术通过为民众提供一种政治形象瞬间快乐疗法和安慰疗法,能够同样有效的让历史销声匿迹,而且还更恒久,并且不会遭到任何反对。

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娱乐时代,教育也不能幸免。

就想字母和印刷机一样,电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获得了控制人们教育的权利。

教育哲学家们认为获得知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其中必然有各种约束介入。学习需要付出代价,耐力和汗水必不可少,个人兴趣要让位于集体利益,想要获得出色的思辨能力,对年轻人来说绝非易事,而是一场艰苦决绝的斗争。

然而,电视提供了一个富有诱人创意的不同选择,提出了电视教育节目的三条戒律:你不能有前提条件,不能令人困惑,而且应该向避开瘟神一样避开阐述。如果给这样没有前提条件,没有难题,没有阐述的教育起一个名字的话,那只能是“娱乐”。

有人认为“当信息通过戏剧化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时,学习效果明显,电视在这方面可以比任何其他媒介做的都好。”而作者则认为这样的观点是误导人心,他认为从电视上获得的意义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片段,不具备推论性,而从阅读中获得的意义往往和我们原来存储的知识相关,所以具有较强的推论性。

但显然,教育已经被娱乐俘虏了。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个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显然,赫胥黎的警告已经成为现实。作者为此试图寻找解决的方法,他认为如果媒介的使用者已经了解了它的危险性,那么这种媒介就不会过于危险,只有深刻而持久的意识到信息的结构和效应,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人们才可能对电视,电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因此,他提出两个方法来实现,一个是创立一档新型电视节目告诉人们应该怎样看电视,当然作者结下了就立刻否定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于是第二种方法出现了,即学校教育。

最后一赫胥黎的一句话做结尾: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让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请采纳~

娱乐至死值得读吗

推荐,值得一读,《娱乐至死》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同时也是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在该书中,波兹曼深入剖析了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体对人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向的影响,令人深省。

如何评价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前几年还在读高中的时候一直对“娱乐至死”抱有难以置信和恐惧的感觉,总觉得人生要有意义的,现在看看,果然是如此。意义都是人赋予的,古代读书能做官,而且人还分三六九等,所以推崇读书,认为读书就是意义。现在谁还能斩钉截铁的定义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呢?娱乐至死?现在的主流游戏都不是以前的mmorpg了,竞争思想那么重怎么可能会娱乐至死,这个时代在我看来是加重了人的惰性,减少了人们单纯的学习动力。

如何评价《娱乐至死》?

此书豆瓣评分8.4分,是豆瓣读书top250里的一本。《娱乐至死》对于每一个新传学子都不会陌生,因为这是每一个学新闻传播学、影视学等等专业学生的必读学籍。不仅如此,这部书在各大网上书店的热销榜单也有自己的位置。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大众不得不看的书。也是一部颇受大众欢迎的书籍。

此书以20世纪的后半叶的美国为背景,讲述了从印刷时代到电视时代,新旧接替的过程中,电视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变化。这种影响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政治、宗教、经济、文化。本身是一种娱乐的电视,虽然开始以娱乐生活的方式出现,但渐渐的开始成为了一种文化精神,一切严肃的文化,都开始倾向于成为娱乐表达的内容,在无声无息中影响着大众。最后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娱乐的时代,我们也成为了一种娱乐至死的人。

总的来说,作者的观点认为,印刷时代的逝去,也意味着人们理性和思考能力的逝去。以电视和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虽然也在做着印刷媒体的事情,也在传播着文化,也在讲授着知识。但娱乐化的方式,让受众逐渐失去用思考来接收的本领。事实上,这部书之所以在21世纪仍旧受到欢迎,重要原因在于,此书所谈的电视和媒体,换成现在的网络也同样适用。也就是说,我们一直生产的媒介手段,一直都在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

而大众在娱乐化的接收着信息,传达着信息。人类最后的出路和消解方式又是什么吗?当然作者尼尔波兹曼没有告诉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至今还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读者思考的问题。

《娱乐至死》读后感是什么?

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真理,和时间一样,是人通过他自己发明的交流技术同自己进行对话的产物。

《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同时也是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

《娱乐至死》一书解析了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得出了由此导致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以此来告诫公众要警惕技术的垄断。

作品评价

一本精彩、有力而重要的书,这是波兹曼抛出的严厉的控诉书。在这里,一切公众的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华盛顿邮报》评)

《娱乐至死》这部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娱乐至死”并不算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或者说,自从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出版以来,它就无数次地被人们提及,从电视普及的年代,到网络主导的现代,这个概念从未远离我们,并且一步步地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和影响力。

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为我们描述了一场1854年的政治辩论,交锋的双方是亚伯拉罕·林肯和斯蒂芬·道格拉斯。辩论的规则可能会让我们有点吃惊,道格拉斯走上台后,需要首先讲整整三个小时,接下来,林肯再讲三个小时,然后,道德拉斯还会再次登台,进行反驳。这一来一回加起来,就要超过七个小时。结果轮到林肯发言的时候,他发现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于是就和现场的观众们说,你们先回去吃饭吧,吃饱了回来继续听。当时的观众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一切也都按照林肯的计划进行。波兹曼讲完这个故事后,在书中感叹道:“这是怎样的听众啊!”

印刷品适合进行理性思辨,电视适合进行娱乐,如果我们用电视来思考严肃的政治信息,就会变成娱乐至死的物种。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波兹曼也许说的没错,但他讨论的是印刷时代和电视时代,和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关系其实不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人类不仅会塑造技术,技术反过来,也会塑造人。作为麦克卢汉的信徒,波兹曼非常同意“媒介即信息”这个观点,不过,他认为这个说法也有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按照波兹曼的原话来讲,“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了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我们读书、看电视或看手表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大脑如何被这些行为所左右并不感兴趣,更别说思考一下书、电视或手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有怎样的影响了”。因此,波兹曼换了一个比喻,认为“媒介”更像一种隐喻,潜移默化、甚至出人意料地改变着我们的认知。因此,如果我们想深入了解一种文明,最有效的途径,便是了解这种文化中使用的传播工具。


原文链接:https://671922.com/22868.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03:30:49  回复
,因为这是每一个学新闻传播学、影视学等等专业学生的必读学籍。不仅如此,这部书在各大网上书店的热销榜单也有自己的位置。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大众不得不看的书。也是一部颇受大众欢迎的书籍。此书以20世纪的后半叶的美国为背景,讲述了从印刷时代到电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