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
- 1、从当下文化娱乐产业的现状来看,「泛娱乐」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 2、泛娱乐化是什么意思?
- 3、泛娱乐类节目的名词解释?
- 4、娱乐化与泛娱乐化有什么区别?
- 5、泛娱乐化指什么?
- 6、中国泛娱乐类直播直播应用场景有哪些?
从当下文化娱乐产业的现状来看,「泛娱乐」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腾讯提出泛娱乐,被广泛接受,但是并没有被准确的定义。所谓围绕明星IP,市场上对IP也各有理解,当然我是比较认同IP在腾讯的定义,即经过市场检验的用户情感载体,这个还比较到位;所谓多领域共生,实际上更像是产品层面的,比如影游联动等;所以综合起来看泛娱乐,我觉得腾讯还是主要从产品而非产业的角度去定义的。
而涉及到产业链,就不得不深究文创产业的组织形式了。所谓泛娱乐时代的文创产业链,从产品层面反推,那应该是更像是一张网,是一个产业网络,在这个产业网络中,有创意者,有生产者,有平台,有渠道,有消费者等很多主体,而这些主体被互联网,被平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既实现了比以往更加广泛的产业组织,也实现了更加深度的分工——而我们知道,创新来自原边缘,升级来自于产业分工的深化,所以我们最近开始认为泛娱乐已经不能表达这些含义了,需要一个更新的词语,来展示互联网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
要找一个新词,首先要认清这个新的产业组织模式。
首先这一产业组织模式是平台化的,整个市场都在说给BAT打工,这实际上就已经体现出平台在产业组织中的巨大力量了。平台上能联系创意者,生产者,本身又很有可能有极强的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能够直达用户,还能通过用户反馈不停的积累大数据,形成很高的竞争壁垒。无疑,平台是重要的玩家,以至于很多研究指出我们现在是平台经济。
但是我们调研了不少平台之后,平台也在抱怨没有好的内容,或者说好内容卖成了天价。这就说明我们可能已经从一个平台经济又向内容经济转变了。但是这个内容经济,我认为已经和之前的PGC(专业生产内容),以及互联网刚出现时候的UGC(用户生产内容)很不一样了,是一种U+P的结合。
不同点在哪里呢?我觉得主要是创意端不同了,所谓U+P,核心在于创意的来源是广泛的,是多元的,是跨界的。而且这些创意能够通过互联网和平台,很快的被专业机构搜索到——真正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还是需要像比如好莱坞式的专业化分工,但是创意可以从更多的地方来。
我们这几年来的泛娱乐实践,其实可以看出来,顶级IP大多源自与网络小说,某种程度是完全的UGC,这其实体现出了广泛创意的优势,你想一千万创意者,怎么都有更大的概率出精品吧。但是很多产品还是受人诟病,当然是我们产业体系还不成熟,分工还是不够细致,价值分配也有点扭曲。所以不是U做的不好,而是P还不够成熟。
而且仔细想想这一千万创意者是哪来的?大多数是用户转变过来的,是从粉丝经济到创意者经济的过程。真正能够泛娱乐的产品,大部分都经历了一个粉丝认同到再创作的过程,是首先有了粉丝基础,有了同人番外恶搞,甚至是有了粉丝真金白银的众筹,才多领域共生的。互联网平台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从粉丝到创意者,离不开社群的互动。
如果认识到这个特点,我们提出创意者经济这个概念去取代泛娱乐,我觉得还是自信能立得住脚的。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互联网文创在目前还是个大黑洞,不断的有新鲜力量进来,无数的用户都抱着创意者的梦想、情怀,当然也有发家致富的愿景进来了,创意者是原动力。而平台则是创意者变现的载体,在残酷的优胜劣汰之后,优质的创意者在平台上找到了合作伙伴,平台把创意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到了一次,把一个个的产品变成了一系列的产品,让创意的价值更加扩大。从而形成了一个“用户—创意者—平台—用户”这一不断扩张的循环。
泛娱乐化是什么意思?
泛娱乐化就是要打破主持人中心化和串联节目的功能属性,改变主持人是中心的观念。
在最短的时间内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打闹在一起",从时间和空间上制造并延长娱乐的全新感觉。泛娱乐,即DSN模式。
DSN除了公园、电影较为出名,还有度假区、酒店、邮轮公司、文具、服装、玩具、服装等衍生行业,综合形成庞大链条,而这一切都是基于“DSN”这个IP授权为核心的粉丝经营。
关于泛娱乐时代未来趋势的五点思考:
1、任何娱乐形式将不再孤立存在,而是全面跨界连接、融通共生。
2、创作者与消费者界限逐渐打破,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作达人。
3、移动互联网催生粉丝经济,明星IP诞生效率将大大提升。
4、趣味互动体验将广泛应用,娱乐思维或将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
5、科技、艺术、人才自由,“互联网+”将催生大创意时代。
泛娱乐类节目的名词解释?
泛娱乐类节目,一种娱乐节目概念。
泛娱乐,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粉丝经济,其核心是IP,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角色或者其他任何大量用户喜爱的事物。
娱乐化与泛娱乐化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娱乐”与“泛娱乐”,具体介绍如下: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
“娱乐”是指人民群众闲暇时的一种打发时间方式,是基本精神需求之一。比如工作忙了一天,约上三五知己喝两杯,回家聊聊天打打游戏,看看综艺。
“泛娱乐”是指的将那些原本并不是以娱乐大众为出发点的事物,改造成娱乐大众。比如前面说的,新闻、文章、教育。新闻是给大家传递信息,而不是讨好观众的;文章是表达观点,而不是哗众取巧的;教育是传递知识,而不应该是吸引注意的。
为什么从“娱乐”走向了“泛娱乐”
1966年,美国记者彼德·马丁与哈拉特·舒曼在《全球化陷阱》首次提出了“奶头乐”(tittytainment)概念,大意就是让人向婴儿含着奶头一样“乐不思蜀”;1995年,美国召开全世界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
正式提出并开始进行了奶头乐战略,大致内容是“随着生产力和人口的不断提升,只需20%人生产物质,即可满足所有人需求,80%人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因为这个原因,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
泛娱乐化指什么?
泛娱乐化就是要打破主持人中心化和串联节目的功能属性,改变主持人是中心的观念。
在最短的时间内由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打闹在一起",从时间和空间上制造并延长娱乐的全新感觉。泛娱乐,即DSN模式。
DSN除了公园、电影较为出名,还有度假区、酒店、邮轮公司、文具、服装、玩具、服装等衍生行业,综合形成庞大链条,而这一切都是基于“DSN”这个IP授权为核心的粉丝经营。
泛娱乐的背后
泛娱乐,指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粉丝经济,其核心是IP,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角色等等,关键在于技术集成、内容制作。TX互娱也是个非常好的案例,在游戏基础上,相继推出动漫、文学、影业、电竞等业务。
泛娱乐业作为XM、HW、AL、BD等企业纷纷作为战略大力推进,借助链接一起的互联网,让内容生产端和粉丝之间的黏性和互动达到不间断、不间断的状态,各方文化产品联合发展,形成知识产权新生态。
中国泛娱乐类直播直播应用场景有哪些?
1、娱乐培训直播
有一种我们日常常用到的直播那就是培训直播了,主播人通过直播的形式在线发起培训,以线上的方式进行培训,节省了不少培训成本,甚至可以在家培训,而且培训结束后还可以通过回放功能重新观看。
2、娱乐教育直播
在线教育直播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应用场景,讲师在线为学生讲解课程,学生遇到问题也及时解决疑惑,但是这种直播间课程质量通常是良莠不齐的,想要从中找到干活老师最好还是找那些知名度较高的老师。
3、娱乐秀场直播
谈起直播那么秀场直播是我们最常想起的应用场景,通常都是主播经过各种才艺表演来吸引用户关注,以才艺来获得打赏,这种方式更具娱乐性,也更注重内容和互动,近两年秀场直播就不太行了,逐渐被电商主播给替代。
4、电商直播
电商直播作为后起之秀,这两年备受瞩目,它是帮助平台商家以直播的形式来实现售货,为消费者带来更直观、生动的购物体验。自从直播带货火了之后,很多网红、明星都开始进行带货,为大家带来更多便宜实惠的物品。
当然除了以上场景外,直播平台适配的场景还有很多,随着时间的发展相信在未来直播的适配场景会越来越多,毕竟现在互联网的发展蒸蒸日上,直播的功能玩法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直播源码厂商,他们会随着社会节奏进行更新维护。
发布于 2022-07-15 06:27: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