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
- 1、怎样判断新生儿吃饱了
- 2、如何正确的判断孩子是否吃饱了?
- 3、怎么判断新生儿有没有吃饱?
- 4、婴儿是否吃饱可以从什么等来判断
- 5、新手家长该如何判断宝宝有没有吃饱?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 6、怎么判断初生婴儿是不是吃饱了?
怎样判断新生儿吃饱了
判断新生儿是否吃饱,可以参考以下四点:
1、有满足感
当宝宝吃饱时,他会自行停止进食。如果妈妈的乳房还有奶但是宝宝已经不吸了,这意味着宝宝已经吃饱喝足了。或者看看吃完后宝宝的状态。例如,如果宝宝吃完奶不哭了,对妈妈微笑,或者立即入睡,这意味着宝宝已经吃饱了。
2、较快进入睡眠
一般来说,当宝宝即将吃饱时,他会变得昏昏欲睡 当父母看到宝宝吃了一段时间睡觉一段时间后,我们必须找出机会慢慢拉出乳头或者奶嘴,然后将宝宝放在床上睡觉。
3、有拒绝乳头或奶嘴的行为
如果宝宝没有吃饱的话会只顾着喝奶,对身边的事物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如果宝宝吃饱了,他会对身边事物非常感兴趣,关注点也不只是放在吃奶这件事上。宝宝吃饱后会慢慢不再衔乳,紧接着便会闭着嘴抵触乳头或奶嘴。
4、宝宝体重正常增加
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体重是否按照正常规律增长,来判断宝宝有没有吃饱。一般,0~3个月的宝宝每周体重增加量应该在150克以上;3~6个月的宝宝,平均每周增加105克。
扩展资料
一、母乳喂养正确方法
1、孕前积极进行乳房保养
从怀孕第5个月开始,经常用香皂和清水擦洗乳头、乳晕,并在清洗后的乳头及乳晕上涂一层油脂,以使乳房皮肤逐渐坚韧;
用热毛巾敷盖乳房并轻轻按住,用指腹在乳房周围以画圈方式进行按摩;
戴宽松的胸罩,防止过紧使乳腺发育不良及胸罩上的纤毛阻塞乳腺管;
每次洗澡后在乳头上涂上油脂,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抚摩乳头,及早向医生请教矫正内陷或扁平乳头的有效方法。
2、分娩后尽早给宝宝开奶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新规定,产后30分钟尽可能给宝宝开奶,新生儿与妈咪同室同床,以便以不定时、不定量的哺乳原则按需喂养,使宝宝得到最珍贵的初乳。虽然妈咪可能是身心疲惫,乳房也不感到胀,但一定要及早让宝宝吸吮乳房,以免失去最佳时机。
3、随时给宝宝喂母乳
一开始不必硬性规定喂母乳的次数、间隔和喂奶量,应该是每当宝宝啼哭或觉得该喂了就抱起喂母乳,宝宝能吃多少就吃多少,这样可使妈咪体内的催乳素的分泌增多,从而使泌乳量增加,并且还可预防妈咪发生乳腺炎,避免影响宝宝吃母乳。
如果妈咪身体虚弱或伤口疼痛,可以采用侧卧位喂奶,但日后不宜经常躺着给宝宝喂奶,否则会影响宝宝下颌发育,日后引起畸形。
4、掌握正确的喂奶技巧
在喂奶的过程中,妈咪要放松、舒适,宝宝要安静。妈咪坐在低凳上或床边上,如果位置较高可把一只脚放在一个脚踏上,或身体靠在椅子上,膝上放一个枕头抬高宝宝;
把宝宝放在腿上,头枕着妈咪的胳膊,妈咪用手臂托着他的后背和小屁股,使小脸和小胸脯靠近妈咪,下颌紧贴着乳房;
妈咪用手掌托起乳房,先用乳头刺激宝宝口周皮肤,待宝宝一张嘴,趁势把乳头和乳晕一起送入宝宝的嘴里;
让宝宝充分含住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这一点非常关键,否则光靠叼住奶头吸吮是不可能得到乳汁的,而且宝宝为得到乳汁会拼命去吸吮乳头,妈咪会感到阵阵钻心的疼痛,乳头也容易被宝宝吮破,如果引起乳腺炎就会使母乳喂养难以顺利进行下去;
妈咪一边喂一边用手指按压乳房,以便于宝宝吸吮,又不会使他的小鼻子被堵住。
5、科学合理摄取丰富的营养
要想乳汁分泌旺盛并营养成分优良,妈咪的热能及营养素的需要也相对增加,所以每日应多吃几餐,以4~5餐较为适合;要特别注意多喝一些能催乳的汤类,如炖排骨汤、炖鸡汤、炖猪蹄、豆腐汤、青菜汤等;在两餐之间最好饮水或其他饮料。
如果少奶或无奶,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妨请医生推荐一些催乳特餐或药膳。但并非进食得越多就越好,因为在坐月子时卧床时间多而活动减少,而摄入的却主要是高热量或肥甘的食物。如果摄入太多,不仅不能增加泌乳量,反而因造成胃肠不适而使乳汁减少。
二、新生儿6种异常不用慌
1、体重下降
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体重减轻,是因为宝宝在妈妈体内一直泡在羊水里(100%湿度),再加上宝宝进食还没上轨道,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肤排出肉眼看不见的水分等,使体内水分丢失,造成体重在出生一周内减轻。
减轻的重量最多可达到出生时体重的10%。随着宝宝渐渐适应,到了第10天,体重就会增加。若在10天后出现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则可能是喂养不当或受疾病影响。
2、吐奶
未到3个月的宝宝,贲门肌肉尚未发育健全,且新生儿胃容量较小,所以,大部分宝宝都会在喂奶后、哭闹多动或轻拍背部时,从嘴角慢慢溢出或多或少的白色奶汁。因此,喂完奶后,家人可用手轻拍宝宝背部几分钟,避免宝宝过度哭闹。
随着月龄的增长,吐奶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奶水若是喷射出来的、吐出量很多,或是吐出带有黄绿色的物质,就需进一步检查。
3、头顶肿起
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头部一般呈椭圆形,像肿起一个包。这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头在产道内受压引起的。有的婴儿出生后头部出现柔软的肿块,这是分娩时受压而引起的头皮水肿或血肿,一般在出生后 6~10 周可消失。但是如果肿块进行性增大或在 10周后仍未消失,要及时就医。
4、长马牙
新生儿的齿龈边缘或上颚中线附近,常会长些乳白色颗粒,表面光滑,数量从1到数十颗不等。这些颗粒在临床称上皮珠,俗称马牙,是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在胚胎发育6周时,由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质变厚形成。
一般2周左右就可自行吸收,不能用针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黏膜,引起感染。
5、尿色发红
新生儿在最初几天尿色发深,稍有混浊,有时尿布上可看见淡淡的红色,属正常现象,一般5~6 天后会消失,但如果10天后仍有此情况,则为异常,要及时就医。
6、斗鸡眼
一般而言,新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来有点斗鸡眼,且眼部肌肉调节不良,常有短暂性斜视,属正常生理现象,尤其好发于脸型宽阔、鼻梁扁平的宝宝。
父母应常抱宝宝看室内或外面各个地方,促进宝宝的眼珠不断转动,防止斗鸡眼。但是如果宝宝 1 岁以上仍存在斗鸡眼,需要到医院眼科检查。
参考资料:人民网-宝宝吃饱了有这四个信号 千万别再过度喂养
如何正确的判断孩子是否吃饱了?
孩子吃没有吃饱,只有孩子自己知道,他通过自己的表现就会告诉你,到底他还需不需要再吃。很多时候我们大人都是无端的在各种焦虑,曾经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总觉得孩子没有吃饱,总想要再给他多喂一口,好像多吃这一口他就会多长2两肉。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时候,我妈妈一直给我喂饭,生怕我没有吃饱,每次吃饭都追着我喂。那时候我家住在山坡上,一到吃饭时间我就往山上跑。于是,邻居们总能在吃饭的时间看见屋后面山上有一个追着喂饭的母亲。就这样,一直到小学四年级,我还是需要母亲喂饭,后来我和爸爸搬家到了成都,爸爸就再也没有给我喂过饭了。小时候我的身体很差,非常的瘦弱,肠胃也不好。自从来了成都,自己开始学着吃饭后(不要笑我,我在四年级前真的没有自己吃过饭,母亲是个急性子,她见不得我慢,见不得我吃的少),身体便慢慢的长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自己吃饭的原因。
吃饭睡觉是孩子的本能,孩子天生就会,他和我们大人一样知道自己吃得够不够,饱不饱。大人要淡定一点,不要去纠结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不要加大孩子在成长中的内耗,让孩子把真正的时间放在发展自我成长上。
—————————————————————————————————
二宝妈:家有二宝,蒙特梭利中级教师、多家平台育儿专栏作者,自媒体人。
想要了解更多孩子在成长中的秘密,关注微信公众号:二宝妈育儿经,ID:erbaomayuer
关注我!可向二宝妈提问,并获得即时解答,再送你一本独家育儿经!
怎么判断新生儿有没有吃饱?
判断新生儿是否吃饱,可以参考以下四点:
1、有满足感
当宝宝吃饱时,他会自行停止进食。如果妈妈的乳房还有奶但是宝宝已经不吸了,这意味着宝宝已经吃饱喝足了。或者看看吃完后宝宝的状态。例如,如果宝宝吃完奶不哭了,对妈妈微笑,或者立即入睡,这意味着宝宝已经吃饱了。
2、较快进入睡眠
一般来说,当宝宝即将吃饱时,他会变得昏昏欲睡 当父母看到宝宝吃了一段时间睡觉一段时间后,我们必须找出机会慢慢拉出乳头或者奶嘴,然后将宝宝放在床上睡觉。
3、有拒绝乳头或奶嘴的行为
如果宝宝没有吃饱的话会只顾着喝奶,对身边的事物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如果宝宝吃饱了,他会对身边事物非常感兴趣,关注点也不只是放在吃奶这件事上。宝宝吃饱后会慢慢不再衔乳,紧接着便会闭着嘴抵触乳头或奶嘴。
4、宝宝体重正常增加
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体重是否按照正常规律增长,来判断宝宝有没有吃饱。一般,0~3个月的宝宝每周体重增加量应该在150克以上;3~6个月的宝宝,平均每周增加105克。
扩展资料
一、母乳喂养正确方法
1、孕前积极进行乳房保养
从怀孕第5个月开始,经常用香皂和清水擦洗乳头、乳晕,并在清洗后的乳头及乳晕上涂一层油脂,以使乳房皮肤逐渐坚韧;
用热毛巾敷盖乳房并轻轻按住,用指腹在乳房周围以画圈方式进行按摩;
戴宽松的胸罩,防止过紧使乳腺发育不良及胸罩上的纤毛阻塞乳腺管;
每次洗澡后在乳头上涂上油脂,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抚摩乳头,及早向医生请教矫正内陷或扁平乳头的有效方法。
2、分娩后尽早给宝宝开奶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新规定,产后30分钟尽可能给宝宝开奶,新生儿与妈咪同室同床,以便以不定时、不定量的哺乳原则按需喂养,使宝宝得到最珍贵的初乳。虽然妈咪可能是身心疲惫,乳房也不感到胀,但一定要及早让宝宝吸吮乳房,以免失去最佳时机。
3、随时给宝宝喂母乳
一开始不必硬性规定喂母乳的次数、间隔和喂奶量,应该是每当宝宝啼哭或觉得该喂了就抱起喂母乳,宝宝能吃多少就吃多少,这样可使妈咪体内的催乳素的分泌增多,从而使泌乳量增加,并且还可预防妈咪发生乳腺炎,避免影响宝宝吃母乳。
如果妈咪身体虚弱或伤口疼痛,可以采用侧卧位喂奶,但日后不宜经常躺着给宝宝喂奶,否则会影响宝宝下颌发育,日后引起畸形。
4、掌握正确的喂奶技巧
在喂奶的过程中,妈咪要放松、舒适,宝宝要安静。妈咪坐在低凳上或床边上,如果位置较高可把一只脚放在一个脚踏上,或身体靠在椅子上,膝上放一个枕头抬高宝宝;
把宝宝放在腿上,头枕着妈咪的胳膊,妈咪用手臂托着他的后背和小屁股,使小脸和小胸脯靠近妈咪,下颌紧贴着乳房;
妈咪用手掌托起乳房,先用乳头刺激宝宝口周皮肤,待宝宝一张嘴,趁势把乳头和乳晕一起送入宝宝的嘴里;
让宝宝充分含住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这一点非常关键,否则光靠叼住奶头吸吮是不可能得到乳汁的,而且宝宝为得到乳汁会拼命去吸吮乳头,妈咪会感到阵阵钻心的疼痛,乳头也容易被宝宝吮破,如果引起乳腺炎就会使母乳喂养难以顺利进行下去;
妈咪一边喂一边用手指按压乳房,以便于宝宝吸吮,又不会使他的小鼻子被堵住。
5、科学合理摄取丰富的营养
要想乳汁分泌旺盛并营养成分优良,妈咪的热能及营养素的需要也相对增加,所以每日应多吃几餐,以4~5餐较为适合;要特别注意多喝一些能催乳的汤类,如炖排骨汤、炖鸡汤、炖猪蹄、豆腐汤、青菜汤等;在两餐之间最好饮水或其他饮料。
如果少奶或无奶,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妨请医生推荐一些催乳特餐或药膳。但并非进食得越多就越好,因为在坐月子时卧床时间多而活动减少,而摄入的却主要是高热量或肥甘的食物。如果摄入太多,不仅不能增加泌乳量,反而因造成胃肠不适而使乳汁减少。
二、新生儿6种异常不用慌
1、体重下降
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体重减轻,是因为宝宝在妈妈体内一直泡在羊水里(100%湿度),再加上宝宝进食还没上轨道,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肤排出肉眼看不见的水分等,使体内水分丢失,造成体重在出生一周内减轻。
减轻的重量最多可达到出生时体重的10%。随着宝宝渐渐适应,到了第10天,体重就会增加。若在10天后出现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则可能是喂养不当或受疾病影响。
2、吐奶
未到3个月的宝宝,贲门肌肉尚未发育健全,且新生儿胃容量较小,所以,大部分宝宝都会在喂奶后、哭闹多动或轻拍背部时,从嘴角慢慢溢出或多或少的白色奶汁。因此,喂完奶后,家人可用手轻拍宝宝背部几分钟,避免宝宝过度哭闹。
随着月龄的增长,吐奶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奶水若是喷射出来的、吐出量很多,或是吐出带有黄绿色的物质,就需进一步检查。
3、头顶肿起
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头部一般呈椭圆形,像肿起一个包。这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头在产道内受压引起的。有的婴儿出生后头部出现柔软的肿块,这是分娩时受压而引起的头皮水肿或血肿,一般在出生后 6~10 周可消失。但是如果肿块进行性增大或在 10周后仍未消失,要及时就医。
4、长马牙
新生儿的齿龈边缘或上颚中线附近,常会长些乳白色颗粒,表面光滑,数量从1到数十颗不等。这些颗粒在临床称上皮珠,俗称马牙,是牙齿发育最原始的组织,在胚胎发育6周时,由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质变厚形成。
一般2周左右就可自行吸收,不能用针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黏膜,引起感染。
5、尿色发红
新生儿在最初几天尿色发深,稍有混浊,有时尿布上可看见淡淡的红色,属正常现象,一般5~6 天后会消失,但如果10天后仍有此情况,则为异常,要及时就医。
6、斗鸡眼
一般而言,新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来有点斗鸡眼,且眼部肌肉调节不良,常有短暂性斜视,属正常生理现象,尤其好发于脸型宽阔、鼻梁扁平的宝宝。
父母应常抱宝宝看室内或外面各个地方,促进宝宝的眼珠不断转动,防止斗鸡眼。但是如果宝宝 1 岁以上仍存在斗鸡眼,需要到医院眼科检查。
参考资料:人民网-宝宝吃饱了有这四个信号 千万别再过度喂养
婴儿是否吃饱可以从什么等来判断
不少新手宝妈感到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就是确定宝宝的食量。因为随着宝宝成长,奶量是不断变化的。给宝宝吃奶粉的宝妈还可以利用一些科学计算方法来大致估算奶量,而母乳宝妈则只能靠经验和感觉。那么,怎样判断宝宝吃母乳吃饱了?
1、看表现
宝宝越小,受本能驱动的表现越明显。通常来说,宝宝饿了会非常专注地吃奶,吸奶也会比较用力,每吮吸几次就会吞咽一次奶水。而宝宝吃饱了后,吃奶时会表现得漫不经心,吮吸的节奏放慢,甚至会玩妈妈的乳头。如果宝宝含着乳头却不吮吸、吞咽,一般就是吃饱了。
2、看排泄
一个月内的母乳宝宝每天排尿至少要有六次,排便次数在四次左右。如果宝宝尿量充足,大便的颜色和性状正常,没有尿黄、尿少、拉绿色或黑色大便的情况,说明平时的奶量是足够的。
3、看发育
从宝宝出生后第二周开始,宝宝的体重应当处于稳定增加的状态。前三个月内,宝宝每日体重会增加15克到30克。如果宝宝吃母乳,体重不增反减,很有可能是奶水不足、宝宝没吃饱所致。此外,一个月内的宝宝若连续睡眠时间达不到四个小时,也可能是没吃饱。
新手家长该如何判断宝宝有没有吃饱?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新手家长在判断孩子有没有吃饱的时候,一般都是比较困难的,孩子不会说话,有的时候,孩子通过一些方式告诉家长,自己已经吃饱了,家长可能并不知道还会继续的给孩子喂饭,这样也是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积食的现象,非常的危险。一般在孩子吃饱了之后会选择用手去推开家长给自己喂的食物,或者是不再继续的吃东西,家长也是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进行判断。
在孩子喝奶的过程当中,如果家长听见孩子的喉咙里面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声音,那么孩子有80%的可能性就是已经吃饱了,家长不需要再给孩子去喂一些奶了。家长也可以选择去关注一下孩子睡着之后的表现,如果在孩子喝完了奶之后睡觉了,但是过一会儿就醒过来了,并且还哭闹,那么可能就是孩子饿了,在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去给孩子准备一些奶或者是辅食。家长需要通过孩子平时的进食习惯来判断孩子的饭量到底是多大,然后再去看一看每天该给孩子喂多少的奶。
如果说孩子吃奶的时间非常长,而且在吃完了奶之后,孩子还含着乳头或者是奶嘴的话,那么可能孩子有一些累了,想要过一会儿再吃。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把奶嘴给拿走的话,孩子就会出现哭闹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等待一会儿。
有一些孩子在吃奶的过程当中会一边吃奶一边玩,或者是吃两口就不愿意吃了,当家长走了之后,孩子又会哭闹,这也是平时很常见的家长可以选择少多岁的给孩子喂奶。因为一次性喂的太多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积食或者是其他的一种现象。家长需要去看一看孩子的体重增长范围,如果在正常的范围之内,那么就可以按照之前的方法给孩子喂奶。
怎么判断初生婴儿是不是吃饱了?
家长在照顾新生儿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技巧和方法,很多父母不会判断孩子是否吃饱,其实可以通过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判断新生儿有没有吃饱这三种方法最好有所认识和了解,下面我们具体了解如何判断新生儿有没有吃饱?
第1种方法就是看宝宝的尿量,一般来说,宝宝的尿不湿如果一天能够尿满6个以上,并且每一次尿不湿的量都超过了2/3的话,那么这就说明了宝宝的尿量是足够了,也就从侧面的反应了,宝宝的奶量是足够的,所以宝宝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吃饱了的。
第2种方法就是看宝宝在吃奶的时候的反应,如果宝宝吃了奶之后可以很好的睡觉,不会哭闹,睡觉的时间在两个小时左右,那么这也就说明宝宝这一顿奶是吃饱了的。宝宝每一天需要吃好几次奶,一般情况下宝宝饿了的时候会哭,或者会手舞足蹈,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就是要及时给宝宝喂奶。新生儿的睡眠比较多,一般情况下吃饱了就会睡觉,所以这个方法也是可以很好的判断宝宝到底有没有吃饱的。
第3种方法就是看宝宝的体重,这一种方法是属于时间性比较长的,因为需要每天监测宝宝的体重,如果在一段时间里面宝宝体重增长了,并且增长的速度是属于正常情况下,那么也就说明宝宝是吃饱了的。因为没有吃饱的宝宝营养会没有那么充足,也就不容易增长体重。
通过介绍,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详细的了解,判断宝宝有没有吃饱,需要根据宝宝的体重和宝宝吃奶时的反应来判断,同时还要根据宝宝的尿量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没,新生儿吃没吃饱,很多父母可能不是特别了解。
发布于 2022-07-25 14:56:56 回复
发布于 2022-07-25 22:55: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