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有两个,即一般反应定义和少见严重反应定义,分别介绍如下:
一、一般反应定义,是指症状一般轻微或自限性,预防接种后发生的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反应,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所致。一般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缺乏、乏力等综合症状,局部可出现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即小于等于2.5cm,中反应即2.6-5.0cm,强反应是大于5.0cm,伴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为局部重反应。
二、少见和严重反应的定义,多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相对罕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常与疫苗毒株纯度、生产工艺、疫苗附加物,及防腐剂、稳定剂、佐剂等有关。严重异常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喉头水肿、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热性惊厥、癫痫、臂丛神经炎、多发神经炎、吉兰-巴雷综合征、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卡介苗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牛痘种完是什么反应
一般种后3日左右局部出现红丘疹,5日左右丘疹形成疱疹,8日左右转为脓疱,12日左右形成棕色痂盖,18日后痂盖脱落,遗留瘢痕。这是种痘成功的表现。
若被接种者以前种过牛痘,现在仍有部分免疫力,则接种后会出现加速反应:痘疹发展经过与原发反应相似,但反应轻,过程短。一般种后第2日即出现丘疹,4~6日疱疹达最高峰,结痂快,痂盖小,这也是接种成功的表现。若被接种者近期种过牛痘,具有免疫力,则会出现即刻反应(免疫反应):种痘数小时至第2日,接种处即轻微红肿、痒感或发生丘疹,2~3日内迅速消退。但由于对痘苗过敏者也可出现这种反应,故除非肯定受种者最近种过牛痘而且发过痘,本次种痘技术无误,所用痘苗也确实有效,才能认为是免疫反应。否则应考虑用新鲜有效痘苗复种。若接种后仅见划痕的外伤反应,则表示种痘失败,应重新接种。种痘后10~14日体内可查出抗体,而天花的潜伏期为12~14日,故在接触病人后的第二日即接种牛痘苗,天花可不发病,3~7日后接种也多可不发病,8~10日后接种可减轻症状,10日后接种则无效。种痘也可有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继发细菌感染,如局部化脓、败血症等。若痘苗毒力较强,被接种者的免疫功能较差或护理不当,亦可发生子痘、匐行痘、移植痘、全身痘、湿疹痘、坏疽痘等并发症。若被接种者对痘苗过敏,可发生痘后疹、种痘后紫癜、种痘后脑炎,但均少见。
小时候打完疫苗后,为什么胳膊上都会留下一个疤痕?
夏天到了,有人会发现自己的胳膊上有一个花形的疤痕,长辈们称其为“种痘”,小时候还以为真的把植物种子种进了胳膊里呢!那么,这个疤痕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每个人都要种痘呢?我们都知道,刚出生的小孩抵抗力非常弱,很容易感染病毒。所以国家强制要求给小孩子打疫苗,减少患病风险。
其中一种疫苗叫牛痘疫苗,是用来预防天花的。但在1980年的时候,天花已经被人类消灭了,所以我国也不再接种牛痘疫苗。另一种是卡介苗,它非常重要,被称为出生第一针,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大多数小孩在接种卡介苗后,接种的地方都会红肿起来,然后形成脓包、破溃和结痂。各位家长不用担心,因为这些都是接种疫苗后的正常反应。但如果反应时间尤其长,且异常剧烈,则要去医院及时查明原因。
卡介疫苗同其他疫苗的区别性。卡介疫苗在接种后的局部反应与其他疫苗有所不同,通常在接种后3周左右,接种部位会出现红肿,也就是逐渐出现一个小范围的炎症反应。当这个炎症反应出现的时候,炎症灶的中间部位会逐渐开始软化,形成一个白色的小脓疱。就这个小脓疱还不能形成一个疤痕。当到了一定时间等这个炎症反应快要消失的时候,脓疱就会开始破溃,随后脓汁也排出了体内,在浓汁排出后再经过1-2周原来的炎症部位才结痂,随后就是常见的伤口愈合的步骤了,愈合后可留有圆形瘢痕。
牛痘疫苗是用来预防天花的。牛痘疫苗由牛痘病毒制备而成,牛痘病毒感染人类,只会产生轻微的不适,但是,牛痘病毒与引起人类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人接种牛痘苗后,也可以同时获得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由于牛痘疫苗的问世,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郑重宣市“天花在地球上绝迹”。牛痘疫苗接种后,也会在胳膊上留下一个疤。我国是在1965年就消灭了天花,从1981年开始停止接种牛痘,北京是从1984年以后停止接种的。所以,1984年以后出生的孩子,胳膊上只有卡介苗留下了的疤,没有牛痘留下来的疤。
如今随着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完美追求,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这个疫苗接种所留下的疤痕会有碍于自己的美丽,但其实这个是完全没必要担心的,因为大家基本上人手一个,根本不需要讨论谁的美谁的丑的问题。其次,它的存在也是一个健康及防治疾病的意识的标志。如果为人父母的年轻一代人,会觉得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手臂上留下这个疤痕,可以在接种之后尽量让接种的部位不要碰到水,同时尽量保持伤口的一个清洁度,在接种部位开始化脓时就谨慎注意,维持伤口的清洁的时候可以借助酒精或碘伏消毒,同时也要在消毒之后用灭菌棉签将伤口擦干,以防潮湿的伤口愈合变慢,疤痕增大。
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
一、异常反应和事故的调查
对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在每次接种后均需及时了解反应情况,并做好处理准备。尤以普遍开展预防接种时更是如此,一旦出现异常反应或事故应立即调查处理和上报。县(区)卫生防疫站对每例严重的异常反应和事故均需进行个案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性别、年龄、职业、家长姓名、住址、单位名称。
2.接种制品的名称、批号、失效期、生产单位、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日期时间、针次、剂量、接种单位、接种者姓名、制品检定结果。
3.既往史:接种前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过敏史、神经、精神病史、以往预防接种史(包括本制品的以往接种史)及反应。
4.家族史:有无癫痫、脑病、惊厥、过敏史等。
5.反应出现时间: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包括主诉和体征。
6.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情况。除常规检查外应包括免疫功能测定,细菌、病毒的分离等。
7.处理经过:门诊治疗单位,初诊日期,住院日期,医院名称、住院号,治疗经过,转归:痊愈、后遗症、死亡(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病理解剖情况)、就诊单位诊断,与这次预防接种的关系。
8.制品保存情况,接种的环境、操作情况和器材消毒等情况。
9.同时、同地、同批或同支苗接种人数及反应情况,接种者当天接种人数及反应情况可结合当时当地未接种同种制品的对象的健康情况;当地或周围有无传染病流行及接触情况。
10.调查人员意见:可能发生反应的原因分析、反应类型、调查者、调查日期。二、预防接种反应、事故和偶合其它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一)一般反应和加重反应:
1.一般反应:指由生物制品本身特性所引起的反应,系由制品性质所决定的。例如由死菌疫苗所引起某种程度的毒性反应。活菌、疫苗接种后造成相应病种的轻度症状,以及由制品特异或非特异抗原成分和它的附加物(吸附剂、防腐剂、培养基等)刺激所引起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
诊断依据:
(1)皮下接种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在接种部位发生局部红肿浸润,红肿直径在0.5~2.5厘米称弱反应,2.6~5.0厘米称中反应,5.0厘米以上称强反应。不超过5.0厘米但伴有淋巴腺炎或淋巴管炎也属强反应。此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消退,很少持续3~4天者。使用吸附剂制品可能在2~4周内出现局部硬结反应。
(2)某些减毒活菌、疫苗接种后所表现的特殊形式的局部反应,如种痘后于5~14天内可出现丘疹-水疱-脓疱或溃疡-结痂等发痘反应。接种卡介苗后约4~5周出现直径0.5厘米以下的浅表溃疡及腋下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厘米以下。少数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5~7天可出现散在皮疹反应。
处理原则:
(1)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较重者可用热毛巾热敷。但痘苗、卡介苗接种后局部反应则严禁热敷。
(2)种痘及卡介苗后局部溃破可涂龙胆紫,预防感染。
全身反应:
诊断依据:
(1)部分对象于接种一般死苗后6~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初种牛痘后7~10天,个别人注射麻疹疫苗后5~7天),体温在37.1~37.5℃称弱反应,37.6~38.5℃称中反应,38.6℃以上称强反应。
(2)除体温上升外,部分人可能伴有头痛、头昏、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毒性自觉症状。个别人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一般在24~48小时内消失,很少有持续3天以上者。
处理原则:
(1)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应加强观察,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
(2)较重者可作对症治疗,如发热、头痛给予解热镇痛剂,恶心、呕吐给予止吐剂,腹痛、腹泻给予止痛止泻药等。
(3)高烧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并送医院治疗。
2.加重反应:指被接种者某些生理或病理的原因(饮酒、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经期等),或使用原因(用已冻结变性的制品、吸附制剂未充分摇匀等),以及某些批号制品质量原因(吸附剂含量过多,菌、毒种毒力过高、减毒不全等)以致造成反应的加重。
诊断依据:
(1)这一类反应只是全身或局部反应的加重,而无其他方面异常症状的发生,在反应的性质上没有根本的改变。
(2)这一类反应仅发生在个别批号或同一批号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使用的制品和某些少数的预防制品中。
(3)这一类反应的发生人数较多,其反应率往往超过这些生物制品的规定,有些甚至超过几倍。
(4)这一类型的反应,经过适当的处理,均可恢复正常。
处理原则:
一般采取对症处理(同一般反应)。
(二)异常反应:
1.晕厥:指接种时因精神过度紧张或晕针所致的短暂性脑贫血。
诊断依据:
(1)头昏、眼花、心慌、面色苍白、继之神志丧失。血压正常或稍低、脉细而弱。
(2)也可能由于精神紧张引起精神性休克反应,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气急、胸闷、手足发凉、出冷汗、脉快或弱,甚至血压降低、神志迟钝。
(3)数分钟内能自动恢复清醒,醒后如常或稍有疲乏和头昏。
(4)应与另一种精神紧张所引起的换气过度综合症相鉴别,这种病人呼吸迫促或过度换气,手足紧张性抽搐、发麻或呈鸡爪样,烦躁不安。女性多发。
(5)也应与各种癌症性发作相鉴别。这种病人表现多种多样,如四肢痉挛、神智丧失、或抓胸掼足、狂躁不宁,或阵发性哭笑,或诉感觉丧失等。在个别情况下尚可见有阵发性发作。往往有癔病发作史。
处理原则:
(1)使患者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可饮热开水或热糖水,可以自然恢复,亦可刺激人中或合谷促其苏醒。
(2)如血压降低,脉搏细弱,可给安钠加肌注,50%葡萄糖静注。
2.无菌性脓疡:指采用吸附剂生物制品作预防接种,可能因吸附剂(氢氧化铝或磷酸铝)未被完全吸收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液化而造成无菌性脓疡。
诊断依据:
(1)因制品中吸附剂含量过大,或注射部位不正确,注射过浅,剂量过大,使用前未充分摇匀等接种史。
(2)注射24~48小时左右局部有较大红晕和浸润,并持续多天。
(3)注射2~3星期后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局部肿胀疼痛,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4)发生无菌性脓疡,轻者自针孔流出稀薄无菌脓液,重者引起溃破,不愈。
处理原则:
(1)轻者用热毛巾热敷,促进吸收。
(2)未破溃前切忌切开排脓,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去脓液。
(3)已破溃者则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进行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及进行外科处理。
(4)继发感染加用抗菌素等药物治疗。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一般分四型,预防接种过程中可以单一型或混合型出现。常见有6种。
(1)血清病:指初次大量注射动物血清(或其他异种蛋白抗原)后8~12天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关节、胃脏等过敏性综合症,属第三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现改用精制品已大为减少。
诊断依据:
有异种血清(或其他异种蛋白抗原)注射史;注射后1~3周发病,多见于8~12天(有血清注射史者可在几分钟、几小时或2、3天内发病)。注射量大或静脉注射发病率高;临床以发热、皮疹(荨麻疹、红斑或斑丘疹为多见),全身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面部、眼睑等处浮肿,少数有喉头水肿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症状;有些病人起病3~4天后低烧(38℃左右),同时伴有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及恶心、呕吐、腹痛等表现;约半数病人在皮疹发生后2~3天出现关节疼痛,严重者发生昏迷和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实验检查,中性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个别有蛋白尿、血尿。
处理原则:
①加强观察,注意护理。
②用肾上腺素治疗。
③给予抗过敏药品及其他对症治疗。
④关节炎、肾脏或神经系统合并症较严重者,可考虑激素疗法。
(2)过敏性休克:
注射动物血清(或含动物血清制品),菌疫苗或类毒素制剂时在个别人中发生的第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
诊断依据:
①异种血清或其他生物制品注射史。
②在预防接种后数分钟以至30分钟发生(长的可达1~2时)。
③有呼吸道症状,包括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肺部水肿而引起胸闷、喘哮、心悸、喉头阻塞、呼吸困难等及循环衰竭症状,如怕冷、面色苍白或发绀、心律慢、脉细或无,血压下降,体温下降、四肢厥冷等;严重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等;有些有皮肤过敏症状,如局部或全身荨麻疹、水肿等;出现肠胃系统的过敏反应,如少数人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④此外尚有面色潮红、头昏、眼花、口干、面部及四肢麻木,打嚏、咳嗽和发热等症状。
⑤血中IgE抗体增高。
处理原则:
①使患者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
②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1000)0.5~1.0毫升,必要时重复注射。
③血压下降可用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加入葡萄糖盐水滴注)。
④肌肉注射抗组织胺药物(如异丙嗪25~50毫克)。
⑤如有喉头水肿阻碍呼吸应作气管切开。
⑥呼吸衰竭者用呼吸系统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等)。
⑦吸氧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3)过敏性皮疹:各种生物制品均可在少数人中发生各种类型的过敏性皮疹,如荨麻疹、斑丘疹、出血性皮疹或紫癜等。
诊断依据:
①近期内有预防接种史而又排除其他原因发生的皮疹者。
②荨麻疹最为多见,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以至数天内发生,严重者融合成片,有奇痒,可能伴有面部、口唇或喉头水肿。
③类似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预防接种后3~7天,可见于耳后、面部、四肢或躯干,多寡不均。
④种痘后多形疹常见于种痘后2~5天(亦可长至二周),全身或局部出疹,有丘疹、红斑、斑丘疹等,个别人夹有水疱,有时很大,可融合成片,个别人可发生出血性皮疹,时久变为暗红或紫斑。
⑤种痘或接种某些生物制品7~10天左右于接种部位发生皮下瘀斑(一般范围不大),个别人有皮下出血点(分布略广)。可能同时伴有鼻衄,结膜充血,严重者有血尿、便血及其他出血症状。
⑥接种麻疹疫苗或口服脊灰疫苗后1~2星期发生麻疹样皮疹,一般不多,散在于腹部、四肢、头面部较少见,多很快退去。
处理原则:
①过敏性皮疹大多预后良好,用抗过敏药多能治愈。
②中草药治疗,常采取祛风、清热、利湿为主的辨证论治。
③针刺风池、合谷、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每次采穴2~3对,每日一次,常可奏效。
④出血性皮疹或紫癜,或伴有其他过敏症状时,除采取抗过敏治疗,还需用止血药,中草药或其他药物治疗。
(4)血管神经性水肿:注射可溶性抗原的制品(抗毒素、类毒素及含有动物血清的制品)或极少数菌、疫苗制品后个别人中发生的一种可能属于第一型变态反应的过敏症。在反复注射较多见。
诊断依据:
①注射抗毒素、类毒素或其他菌、疫苗的历史。
②注射后1~2天内发生。
③注射局部的红肿范围逐渐扩大,皮肤发亮。
④重者水肿范围可以显著扩大至整个上臂如无其他症状,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或持久的损害。
处理原则:
①用干净的热毛巾热敷。
②抗过敏药物治疗。
(5)局部过敏性坏死反应(Arthus):皮下多次注射异种血清或类毒素等可溶性抗原,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注射同样物质,可引起注射部位的强烈反应,由于这种反应严重时有组织坏死表现,因此也叫局部组织坏死反应。
诊断依据:
①注射局部急性炎症进行中或消退后7~10天局部组织变硬,并有明显红肿,轻者直径5厘米以上,重者扩展到整个上臂。
②个别严重者有注射部位的轻度坏死,直至深部组织的硬结。
③最严重者局部组织、皮肤和肌肉发生坏死和溃烂。
处理原则:
①反应范围较小,仅有红肿或硬块,一般不需处理,可以逐渐消退。
②症状较重者可给予抗过敏药治疗。
③有坏死反应局部保持清洁,防止感染,同时应用中西医结合等治疗,促使坏死组织更新。
(6)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多见于接种含脑组织的生物制品,如现用狂犬疫苗。偶见于痘苗、百日咳菌苗等,属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N型变态反应)。
诊断依据:
①接种后1~4周发病。
②脑炎型:先是发热、头痛、烦躁不安,继则肢体发麻或无力,有脑膜刺激体征,狂犬病疫苗接种者易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逐渐加深,巴氏征(+),可出现抽搐、瘫痪、小便失禁、吞咽困难,腱反射、腹壁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病例出现高烧、深昏迷、呼吸不规则。
③脊髓炎型:起病常有轻重不等的发热、头痛或头昏,全身不适。1~3天后出现脊髓症状,横贯型者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痪,常有一感觉障碍平面,平面以下有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障碍。上升型者病情凶险,体温升高,先是下肢瘫痪,小便潴留,感觉丧失,平面逐渐上升,瘫痪依次犯及躯干、上肢、膈肌、呼吸困难,最后因延髓麻痹而吞咽困难,呼吸循环衰竭,意识障碍,如抢救不力常可死亡。
④以上两型脑脊液均见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糖和氯化物正常。
处理原则:
①早期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②控制体温在38℃以下。
③对脑炎型病人进行脱水治疗,控制抽搐,预防继发感染。
④给予细胞代谢赋活剂,如能量合剂。
⑤对脊髓炎型病人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和褥疮。
4.牛痘接种后的异常反应:
(1)子痘(匐行痘):
诊断依据:
①发生于初种或复种呈原发反应者。
②种痘于痘疱红晕范围内出现较小的痘疱,数目不等,匐行痘于接痘后6~14天在原发痘疱周围出现带状或片状发痘向周围蔓延。
处理原则:
①一般不需要治疗,如全身反应较重应给予丙种(胎盘)球蛋白肌注。
②局部防止继发感染。
(2)移植痘:
诊断依据:
①初、复种均可发生,多因抓搔引起身体其他部位播散发痘。
②移植痘的数目一般不多,形态大小与原发痘相似。
③自移植痘中可分离出痘苗病毒。
④移植在眼睑部位时可在眼睑缘形成大小不等的痘疱或溃疡,眼睑肿胀,结膜充血,大量分泌物使眼裂封闭不能睁开,少数病人可发生角膜炎,此时有怕光、疼痛、流泪、及角膜混浊、溃疡、球结膜腱状充血等现象。
处理原则:
一般移植痘,不需特殊处理,如痘苗不慎溅入眼内,切不可用手揉擦,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多次冲洗,再用疱疹净(IDU)眼药水或丙种(胎盘)球蛋白稀释5~10倍滴眼,一日数次,同时肌注丙种(胎盘)球蛋白3~6ml。如眼部有感染加用抗菌素眼药水。
如为牛痘性角膜炎则除上述措施外,可加用含高价痘苗抗体的丙种球蛋白或牛痘免疫血清滴眼或用近期种痘成功者的血清20ml作静脉注射同时按一般眼科治疗原则处理。
(3)湿疹痘、全身痘、坏疽痘:
诊断依据:
①多发生于初种,与体质特异性有关。
②湿疹痘种前有湿疹史,全身痘发生于免疫差、抗体产生迟缓的人。而坏疽痘发生于先天性细胞免疫缺损者。
③全身痘、坏疽痘和湿疹痘的鉴别:
------------------------------------
| 项 目 |全 身 痘|坏 疽 痘| 湿 疹 痘|
|-------|---------|---------|------|
| 发病| 少见| 极少见 | 较常见|
|-------|---------|---------|------|
| 病前种痘| 种痘| 种痘| 种痘或与种|
| | | |痘者密切接触|
|-------|---------|---------|------|
| 种前皮肤情 | 健康| 健康| 患湿疹或以|
|况| | |前患湿疹|
|-------|---------|---------|------|
| 原发痘 | 原发反应痘 | 原发反应痘 | 原发反应痘|
| |疱正常|疱继续扩大形 |疱正常 |
| | |成坏死||
|-------|---------|---------|------|
| 续发痘批数 | 多呈单批| 呈多批 | 多呈多批 |
|-------|---------|---------|------|
| 发痘部位| 全身散在分 | 全身散在分 | 湿疹部位或|
| |布|布|全身散在分布|
|-------|---------|---------|------|
| 粘膜损害| 可见| 可见|无 |
|-------|---------|---------|------|
| 皮损特点| 续发痘经四 |大小不等,| 疱疹融合成|
| |期(丘疹、水 |呈进行性溃|簇,破溃或剥|
| |疱、脓疱、结 |疡,坏死周围 |脱渗出液,可|
| |痂)并有加速 |有堤状隆起, |有结痂。|
| |过程一般不留 |不易愈合。||
| |疤痕。| ||
|-------|---------|---------|------|
| 抗体形成| 迟缓| 缺乏| 正常或迟缓|
|-------|---------|---------|------|
| 丙种球蛋白 | 正常或稍低 | 多缺乏或可 | 正常或稍低|
|含量 | |正常 ||
|-------|---------|---------|------|
| 痘疱病毒分 | 阳性| 阳性| 阳性 |
|离| | ||
|-------|---------|---------|------|
| 预后| 尚可| 不佳| 严重者不佳|
------------------------------------
处理原则:
①局部保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有感染时应及时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②肌注含高价痘苗抗体的丙种球蛋白,输入近期种痘成功者的血浆,全血(注意血型)、高价免疫血清,以迅速增加体内的特异性抗体,抑制痘苗病毒广泛侵袭。
③坏疽痘疱面按烫伤外科处理,用有效抗菌素控制感染。亦可试用近期种痘成功者全血或分离出的白细胞或淋巴结混悬液注射于病损周围,或可使用正常人白细胞制成的转移因子治疗。国外有用B-缩胺基硫脲(Uarboran)口服治疗。
(4)种痘后多形疹、种痘后紫癜、种痘后脑炎:多数认为由于痘苗病毒本身或其他异性蛋白(如牛皮组织)引起的过敏所致。但也有认为种痘后脑炎是由机体免疫机能不全引起或激活潜在病毒所致。
诊断依据:
①种痘后多形疹:初、复种均可发生,多出现于种痘后2~5天内(亦可长至二周),皮疹形态多样,可呈红斑、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等。皮疹常自头面部开始,以后可遍布全身,口腔粘膜也可累及,一般1~4天自行消退,个别可延续一个月。
有的皮疹为水疱样,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可有0.2厘米至10厘米,疱液清晰、壁薄,单房似烫伤样水疱,破后基底成红色糜烂,面结薄痂,脱痂后无疤痕。患者常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情较重,称水疱型多形疹。
②种痘后紫癜:较少见,初复种均可发生,但以初种多见,种痘后7~10天(最短2天,长者可达14天)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逐渐扩大,形状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不高出皮肤,色暗紫。可出现一次或多次。严重的可有血尿、便血、内脏出血。病程长短不一,血小板正常或减少,出血凝血时间正常或稍长,常伴有全身症状。诊断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过敏性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疹、坏疽病、传染病后紫癜等。
③种痘后脑炎和脑病:极少见。
种痘后脑炎多见于婴儿或年龄较大的初种者,通常在初种后7~14天发生。临床上表现为高热、头痛、抽搐、呕吐、意识障碍,以及颅内压增高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病征。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反射可呈阳性。脑脊液压力可升高,细胞数及蛋白质可轻度增加,糖及氯化物正常。严重者可致死亡。一般经一周左右逐渐恢复。病理变化特征为脑部血管周围有脱髓鞘病变,小胶质细胞浸润。
种痘后脑病也很少见,种痘后二天至脱痂前均可发生。临床上多以抽搐、癫痫样发生等局灶性神经系统病征为特点,可无意识障碍,脑脊液除压力可增高外,无其他异常。病理变化主要为脑水肿,神经原无空泡变性等非特异性损害。如患者无神经系统病史,一般3~5日即可恢复。诊断需排除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各种病毒性脑炎。在急性期尽可能采取适宜的标本(如脑脊液、大便、咽拭)作病毒分离,或作双份血清抗体测定。对疑似种痘后脑炎或脑病的死亡病人争取作病理检查。
处理原则:
多形疹和种痘后紫癜:
轻者不必处理,较重者可用非乃根、扑尔敏、强的松等抗过敏药物;防止继发感染:试用高价免疫球蛋白肌注,种痘后紫癜使用止血药,必要时输血。
种痘后脑炎和脑病:
①对症及支持疗法如止痉、降温、水电介质平衡。
②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及脑水肿时可给予脱水剂。
③激素治疗,高价免疫球蛋白亦可试用。
④恢复脑神经药物如维生素。
⑤中草药辨证治。
(三)卡介苗接种后的强烈反应和接种事故:
1.强烈反应:接种局部可见直径在0.5厘米以上的较深的溃疡,腋下淋巴结肿大直径超过1.0厘米或伴皮色变红,有脓疡形成或溃破时。
处理原则:
(1)局部用异菸肼粉包扎,可将异菸肼片压碎后撒于溃疡上。如有混合感染时,可用消炎药粉及无菌包扎。
(2)伴淋巴结肿大可口服异菸肼,按8毫克/公斤体重计算,每日一次,服4~6月,视淋巴结消退程度而定,形成脓疡可在局麻下用粗针头将脓液抽去,用异菸肼液(5%2毫升)冲洗,必要时隔7~10天重复抽脓一次。如已破溃可作扩创术,将肉芽组织刮除,以凡士林细纱条蘸链霉素粉或异菸肼粉作引流,直至创口愈合时止。
2.接种过量或误作皮下注射时:初时可伴高热,局部可形成冷脓疡或溃破或伴有继发感染。
处理原则:
(1)链霉素肌注,按体重20毫克/公斤计算,分二次注射,连续一个月,同时口服异菸
发布于 2022-08-04 00:01:51 回复
发布于 2022-08-03 17:07:13 回复
发布于 2022-08-03 21:25: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