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开始慌了图片-宝宝慌了表情包

文章介绍:

婴儿哭闹不止的八大原因 宝宝哭闹到底是因为什么

刚出生的宝宝还无法通过语言,手势或动作与人交流,所以他唯一能用来沟通的方式就是哭了。

宝宝一旦哭闹,很多新手月嫂们往往会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宝宝到底是饿了?累了?还是身体不舒服了?

如果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宝宝哭闹的原因,对症解决,还可能被客户质疑我们的专业度。

所以,要读懂宝宝不同的哭闹方式代表的含义,给宝宝最合适、最及时的安抚。

01

疾病导致的哭闹,

要及时就医

病理性哭闹,是最令大人忧心的了。

我们可以根据宝宝哭闹时的声音和动作,以及宝宝整个的精神状态来判断宝宝可能出现的症状。

1、哺乳或是进食时哭闹甚至拒接进食,有可能是感冒鼻塞。

2、哭声嘶哑,有可能喉炎。

3、哭闹时抓耳挠腮或是摇头,有可能中耳炎。

4、每次排便前哭闹,排便后停止哭,有可能存在腹泻或是肛周脓肿、肛裂等肛门疾病。排尿前啼哭,有可能是尿道口炎症所致,男婴还可能由于包皮过长所致。

5、阵发性啼哭,双腿屈曲,额部出汗,面色发白,哭声凄凉,拒绝大人触摸腹部,有可能肠痉挛或是肠套叠。

6、突发尖叫类哭泣,伴有面部或是手足抽搐,或是发热及喷射型呕吐,有可能存在脑部疾病。

一旦出现这些非正常的哭闹,请及时就医,由医生检查判断具体病情以及治疗方案。

02

生理需求导致哭闹,

要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

生理性哭闹,是最常见的哭闹形式,只要满足了宝宝的需求,就能缓解。

1、宝宝哭声响亮,音调急切,如果用手指头触及宝宝嘴角,他会立即停止哭闹且转头寻找手指并带有吮吸动作,这是表示宝宝饿了。要及时给宝宝喂奶。

2、宝宝哭声响亮,但是音调柔和,很有节奏,同时脸色红润,呼吸正常,且哭闹持续时间短,这个一般是属于宝宝的一种运动方式,有助于宝宝肺部舒张和锻炼。

3、宝宝刚开始小声哭泣,哭哭停停,在没有引起大人及时注意和安抚时,哭声就越来越大并逐渐变成连续哭泣,这个一般就是身体不适了,比如尿了、拉了、衣服不合身、气温冷热不合适、磕了碰了或是蚊虫叮咬等。

4、宝宝哭声不太大,心神不安,感觉很疲倦但是很难哄睡,这个一般是睡眠环境不太好,可以查看室内温度是否适宜,周围声音是否比较嘈杂等。

这几种都是宝宝的正常生理需求,只要找到对应的原因,及时满足宝宝需求,就可以让宝宝停止哭闹。

03

心理需求导致哭闹,

要给予宝宝更多关注

1、新生宝宝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缺乏安全感,就会时常哭闹。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从医院回到家中的前几天,需要月嫂姐妹们多抱抱他,等宝宝适应了新环境,他就不会再哭了。

2、周边环境的变动或是月嫂情绪不良让宝宝觉得不安。宝宝出生后,会逐渐熟悉居住环境,跟照料自己的人建立情感。

如果居住环境更换频繁或是有较大变化,极易导致宝宝更加缺少安全感。

特别是频繁更换照料宝宝的人,会导致宝宝对外界环境和人缺乏信任感。

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让宝宝因焦虑而哭闹。

另外,月嫂的情绪也会极大影响宝宝的情绪。当月嫂有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或是痛苦的情绪,也会感染到宝宝,让宝宝因不安而哭闹。

所以,照顾新生宝宝,尽可能不要轻易变动他的居住环境,使他在熟悉的环境中逐渐增加安全感。同时,不要轻易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宝宝。

总之,如果上户时遇到孩子突然哭闹不止,甚至一闹一整夜,怎么哄也不听的情况,最好带着宝宝及时就医,不要掉以轻心。

几岁的孩子就会开始做噩梦了?

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那么刚出生的宝宝会做梦吗?几岁的孩子开始做梦呢?很多人都非常好奇,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宝宝开始做梦的时间是很早的,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其实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八个月左右就开始做梦了。其实刚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做梦,虽然我们无法知晓他们的脑袋里到底会想一些什么,会做什么样的梦,但是宝宝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做梦了,而宝宝的睡眠和身体健康有非常大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学龄前的儿童在睡觉时,很有可能会从睡梦当中忽然惊醒,可能就会出现大哭的现象,所以在这时,宝宝是需要父母的安慰和陪伴。父母也不必大惊小怪,这都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但还是需要家长要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安慰。所以遇到宝宝做噩梦的现象不必太过惊慌,因为这也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但是遇到宝宝梦游、说梦话的情况,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孩子的身体状况。

宝宝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做梦了,很多情况宝宝都会做噩梦而导致哭泣,这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宝宝的年龄很小,做梦之后他们也无法用语言去描述,所以可能就会在睡觉时猛然惊醒、会哭闹。而且刚出生的宝宝也不会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还是要多多的关注宝宝的状态。

妈妈们也不用焦虑宝宝做梦这件事情,应该去坦然面对宝宝,做梦这件事情不时给宝宝做噩梦的时候,一定要去安抚宝宝的情绪。孩子也在不断的生长,所以孩子也会有很多明显的变化,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去尊重孩子的发展。

1岁半宝宝进入叛逆期,怕生,粘妈妈,活泼好动,不满意就闹,怎么引导?

宝宝1岁半,怕生、黏妈妈,应该是很多家庭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过的。

我家当然也不例外。

我家双胞胎1岁半时,特别依恋我,爱哭闹发脾气,我父母想着是不是因为是男孩,特别调皮不服管。宝宝1岁9个月时,我父母实在带不住孩子,又不肯请保姆、钟点工帮忙照看宝宝或者打理家务,我考虑再三,不得已辞职了。

亲身经历将近一年,我才意识到:原来宝宝成了妈妈的“粘粘虫”、怕生又爱“瞎”闹,并不是宝宝性格差。而宝宝是否黏妈妈,与妈妈陪伴时长,有没有关系呢?

11岁半—2岁的宝宝黏妈妈,不是陪伴时长多少的问题

我家双胞胎1岁半时,我下班回到家之后,从上厕所到洗澡,只要离开他们的视线范围一刻,他们就会不安、哭闹,在厕所门口蹲守。如果非要他们走开,会哭得撕心裂肺,虽然每次都能很快看到妈妈再次出现,但是还是不放心地站在厕所门口一直“妈妈妈妈”叫个不停。

可能大家会说:你在宝宝1岁半-1岁9个月期间,是一位职场妈妈,家中带人人手又有限,你家双胞胎宝宝被关爱不够,所以特别黏妈妈吧?!

但是我所在的若干个妈妈群,很多全职妈妈,家中还有2位老人甚至保姆同时照顾宝宝的,宝宝在1岁半这个时期,同样非常黏妈妈,也会出现我家一样的“厕所蹲守”这样又好笑又心疼又不解的生活画面。

因此,可以看出:1岁半-2岁的宝宝黏妈妈,真不是陪伴时长多或者寡的问题。这既不是病,也不是宝宝性格差,是这3个因素在作怪。

21岁半宝宝黏妈妈:原来不是病,是分离焦虑症和“差劲”的时间、空间概念这3大因素在作怪1岁半宝宝黏妈妈:是分离焦虑症在作怪

宝宝3个月时可以很平静地和陌生人接触。

而8-12个月开始,宝宝对陌生人却害羞或者明显感到不安、爸爸妈妈离开时会大哭、某些情况会特别害怕,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开始“怕生”了。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告诉我们:在这个年龄,这些行为都是正常的,无须担心;如果你的孩子这时候不怕生,反而需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而母亲对宝宝而言,尤其母乳喂养的宝宝,就是面对生人的救命稻草,也是能够给予宝宝最大安全感受的人。因此宝宝开始变得非常“黏”妈妈,这就是分离焦虑症的开始。

分离焦虑症通常会持续多久?这种症状通常在10个月~1岁半时达到顶峰,然后在1岁半~2岁逐渐消失。

1岁半宝宝黏妈妈:是“差劲”的时间概念在作怪

①1岁半——时间概念只有“现在”

与此同时,宝宝开始认识到物体都是独一无二和永恒的,世界上只有一个“妈妈”。

1岁半宝宝的时间概念里,只有“现在”。他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或者是否会回来,你说的“等一下”,“一会儿就回来”,他一点都不理解。他对这些时间单位没有一点儿概念。

当他稍微长大一点,和妈妈在一起的记忆会安抚他,他也会知道还能和妈妈重逢。但在现在,他只能意识到这一刻,你离开他的视线,哪怕告诉他只是去上厕所,他也会惊慌地哭起来。

我家右右和细毛当时喝牛奶每次都急急地叫唤,生怕不给他俩,他们只会知道“现在”我没喝到。

②1岁9个月——开始有“未来”的概念

1岁9个月的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有了更好的理解,开始萌发出“未来”的概念。

当你对他说“等一等”,他可能会学会暂停哭闹,等一等。他对时间的概念比以前已经有了更好的理解。

现在家长为宝宝准备食物的时候,他们会坐着乖乖地等待,不会像之前那样急躁哭闹了。

宝宝比以前更明白事情的先后顺序了。比如:爸爸去穿鞋,宝宝会说“爸爸再见”,明白爸爸要出门了。妈妈拿上篮子,宝宝会明白妈妈要去买菜,会帮妈妈拿鞋子、手机,说“妈妈,菜菜。”

1岁半宝宝黏妈妈:是“差劲”的空间概念在作怪

①1岁半——空间概念只有“这里”

1岁半的宝宝,在他们的意识里,时间就是“现在”,空间就是“这里”。

事实上,宝宝1岁左右,会伸出小手也要抱,就是空间感的表现。

②1岁9个月——增强了对空间的认识,可以玩捉迷藏了

虽然只过了3个月,但宝宝明显增强了对空间概念的认识。他喜欢的玩具找不到了,或者妈妈暂时离开了他,他会用“没有了”和“不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家细毛当时可以和我一起玩捉迷藏。他会记住第一次找到我的地方,第二次还会去那里找我。找不到时,会开心地根据我发出的指引去找。

如果是细毛去躲,基本不等右右或者我找,他就会自己跳出来。

家里常用东西放哪里,细毛会比我们还记得清楚。尤其他放“藏宝箱”里的玩具,他会自己找出来拿给我。

(以上描述的月龄发育特点,因为宝宝个体发育有些许区别,月龄可以作为参考。)

分离焦虑症和不成熟的时间、空间概念,让宝宝怕生,并同时表现为依赖和让人无法理解地黏着妈妈,我经常笑称是要“挂”在妈妈身上。

你可能因为宝宝不停的纠缠而感到窒息,但当你离开他时看他哭得那么伤心又会有罪恶感。我们除了明白宝宝“黏妈妈”的作怪因素,是不是还有方法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母子都甜蜜又痛苦的强烈依恋期呢?

31岁半宝宝黏妈妈:需要掌握离开的时机和方法,练习分离,陪伴给够爱

1岁多的宝宝,能稳稳走路,想用手去触摸万物、去探索世界;独立意识在增强,但又往往能力不足。因此,宝宝会在黏妈妈和要自己做两者之间摇摆不定。我们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宝宝勇敢地探索,同时也好好引导宝宝“黏妈妈”的行为。

第一,1岁半宝宝黏妈妈:需要掌握离开宝宝的时间和方法

宝宝生病时尽量不要离开。宝宝在困倦、病痛或害怕的时候,分离焦虑症会加重,特别希望妈妈在身边陪伴他。如果你需要外出,尽量将离开的时间,安排在宝宝吃饱睡足后。

离开时动静不要太大。让其他看护人和孩子在一起,转移他的注意力。然后跟孩子道别,迅速离开。

宝宝可能会闹一阵,但是不会折腾很久。可能妈妈会比他更难过,我当时每天早上去上班就非常受不了,但千万不能让宝宝发现这点。他如果意识到哭闹可能可以让妈妈留下来,他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会更加哭闹不停。同时,我父母也告诉我,宝宝确实就哭一会就好了。

大多数妈妈,都喜欢不道别直接“溜走”,这样很不好。也许让宝宝更加粘人,因为他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又会突然消失,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分离和重逢的仪式感。

离开时亲亲抱抱宝宝,和他告别,向他承诺什么时间会回来。我当时上班会告诉宝宝太阳下山妈妈就会回家了,你吃过晚饭洗了脚妈妈就到家了。

当妈妈回家时,要很热情和宝宝打招呼,洗手换好干净衣服后,先全心全意陪一会宝宝,再处理家务或工作。宝宝就能明白:妈妈肯定会回来,而且即使会消失一会,也还是和以前一样爱我宝宝也就能安心。

第二,1岁半宝宝黏妈妈:需要练习分离

可以和宝宝做一些短暂的分离游戏,帮他学会应对分离情绪。

练习让宝宝离开妈妈。如果是他先离开你,他对分离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些,所以当他爬到或者走到另一个房间(前提是保障儿童安全)时,不要立刻跟过去,等上一两分钟。

练习妈妈离开宝宝。你需要到另一个房间几分钟的话,告诉宝宝你要去哪里并很快就会回来。如果他闹起来,大声叫他的名字而不是赶紧跑回来。

慢慢的,他会懂得即使妈妈离开,也不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重要的是,只要妈妈说会回来就总是会回来。

第三,1岁半宝宝黏妈妈:需要陪伴给够爱

宝宝进入第一个叛逆期,第一个青春期,你没有任何办法预测到宝宝什么时候不理妈妈想自己来,也没法猜到宝宝什么时候又跑回来只要妈妈陪。帮助宝宝重新安定下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宝宝需要的时候,给他足够的关注和安抚,给够爱。如果你想要求1岁多的宝宝,像个大孩子一样不黏妈妈,只会让他更没安全感,对你更加寸步不离,害怕你离开。

如果你家宝宝,对你有强烈的依赖感,和我家右右一样,可能不到1岁半,他的分离焦虑症就会体现出来,但是也会更快度过的。

其实宝宝对妈妈的占有欲,不过生命早期1000天特别强烈。之后,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稳定,他没有那么怕生,也不会和妈妈那么难舍难分了,你可能会想念这段“世界只有一个中心就是妈妈”的时光的。

4结语

对1-3岁的宝宝来说,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黏妈妈并不可耻,不要道德绑架,说什么“男孩子黏妈妈没出息”。

妈妈多亲亲抱抱宝宝,给宝宝多些笑脸,少些埋怨。一起度过这段闹心的时光,之后回忆起来,不会只有哭闹,反而会有很多母子依恋的甜蜜的。

面对小宝宝说慌,妈妈如何做是正确的?

撒谎总是被认为是一种对小孩子不好的行为,尤其在成年人评价小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表示“撒谎不是好孩子”、“骗人的小孩是坏小孩”。“撒谎”是一种有益的劣迹而让家长们很反感。自己家的孩子说明你还不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能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跟审问犯人似的,首先要给他交心,再慢慢套路他的话。先不判定这是说谎孩子估计连说谎的定义都不知道,也不会故意说谎,请孩子有事说事,有需要提。条件合适可以满足。

我家闺女从三岁开始接触汉字,现在用了一年认字300多个勒,基本上都是软件里面学来的,里面动画故事超多,宝宝特喜欢看,还有游戏可以玩游戏是巩固识字的哟,开始我还担心玩太长时间对宝宝眼睛不太好,然后发现里面竟然有个设置功能,可以设置学习时间,和使用时间自动关闭,超赞。用得久了还锻炼了宝宝的用眼习惯。应该分析儿童为何会撒谎。

首先,幼儿由于害怕不撒谎会让自己受到伤害,所以采取撒谎。 是不是由于同事件或者类似时间,之前处理错误问题的家长的处理方式,让幼儿害怕再次承受这样的惩罚。此时应该给幼儿多多沟通,说明当时家长的情况,并且给幼儿分析这个错误会导致的事情,以及撒谎会导致的事情,让幼儿指导利弊,并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然后家长带着孩子去解决问题。

其次,由于幼儿对于事实不清楚,这种情况是幼儿对于世界认知不够,及时给幼儿普及讲解就行了。第三,其他情况 从大人到小孩分析,不能认为孩子的就是错的,这样会让孩子对于你的信任感越来越差。幼儿说谎时内心其实很矛盾,想认错但又害怕失去信任,缺乏认错的勇气,抓住机会将说谎扼杀在萌芽状态。

出牙顺序对照图是什么样的,宝宝长牙的时候会有哪些症状?

你家宝宝出牙了吗?还没出?那要做好当人肉磨牙棒的心理准备(其实有没有心理准备都一样)。出了?还是哺乳时被小崽子咬疼的?好吧,爸妈的必经阶段来了——宝宝出牙是啥时候、有啥征兆、出牙顺序如何、怎么护理那些小“米粒”……爸妈关心的,都在文章里。

宝宝出牙的征兆

一般来说,宝宝6个月左右就会萌出乳牙。理是这个理,那有没有什么征兆呢?

有啊,不过就算知道这些征兆,爸妈也逃不过被咬(过来人发出了杠铃般的笑声)。

最明显的就是流口水,尤其是出牙前的2个月,飞流直下三千尺,就问你口水巾够不够。

有时候口水太多,还会让宝宝有轻微的咳嗽或反胃,只要没有其他症状,爸妈不用担心

有的宝宝还会把小手伸到嘴里去抓去挠,爸妈纳闷的话,去看看他们嘴里是不是有局部的牙龈发白或略微的充血红肿?

还可以洗干净手后去摸摸宝宝的牙龈,有尖尖硬物的触感,嗯,小“米粒”快要“破土而出”啦。

还有的宝宝执行力强,直接啃啃啃咬咬咬,这种逮啥怼啥的调调,其实是借着啃咬的动作,来缓解一下牙床要冒牙的压力。

最让爸妈头疼的就是哭闹,不分白天黑夜,“我嘴巴里不舒服,你们也别想睡”……当牙齿的小尖尖越来越有“破土而出”的趋势,宝宝的疼痛和发炎等情况就越甚,加上出牙才不管昼夜只管埋头苦干,所以宝宝晚上也会经常哭闹。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及臼齿时。

宝宝6个月了还没出牙是缺钙?

之前小南说宝宝出牙一般是6个月左右,就有爸妈掐着时间来问了“我们都过6个月了,还没出牙,要紧吗?”

出牙也是因人而异,有的宝宝可能会早于6个月,有的宝宝要到8、9个月才长牙,并不是“集体行动”的。

一般来说,只要宝宝的发育没有问题,也没有生病,出牙晚可能是基因遗传,说明宝宝的骨骼生长比较慢。不过慢归慢,不会影响到以后的骨骼生长发育,毕竟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首先是遗传,然后是睡眠、运动、饮食这些,没出牙早晚什么事。

时间方面爸妈都知道得差不多了,那么先出什么牙后出什么牙知道吗?

出牙的先后顺序会遵循一定规律,左右牙齿对称发育“排排坐分果果”:

一般来说,6-7个月时,宝宝会先长下颌的2颗中切牙,再长上颌的2颗中切牙。

只要宝宝在1岁前萌出乳牙,个体差异都属于正常范畴。

有些宝宝的顺序可能会有偏离,这跟遗传、营养等都有关系,只要最终牙齿的排列成形,一般问题也不大。

也有的宝宝可能牙齿不整齐,一般来说用牙齿正畸就能解决,也不用太担心。

小宝宝第一次发热一般是什么时候?宝妈要如何应对呢?

闺蜜家宝宝5个月大了,前3个月晚上老是闹觉,闺蜜说:“终于把最难的阶段熬过去了,可以让婆婆回老家休息休息了,前段时间她跟我一起熬夜带娃,人都老了一圈。”我告诉她,熬过前3个月闹觉不算什么,后面宝宝经常生病、半夜发烧才折腾人呢。闺蜜一听,倒吸一口凉气,赶紧给她熟悉的医生打电话咨询,问她:小宝宝第一次发烧通常在什么时候?

医生说出答案,告诉我闺蜜通常小宝宝第一次发烧在6个月之后,宝妈要早做预防。

为什么小宝宝第一次发烧通常在6个月之后?

医生告诉我闺蜜,小宝宝出生后一般都是吃母乳,抵抗力也都是来自于母体。到了6个月之后,母乳中的抗体会逐渐减少,从母体携带的抗体也逐渐消耗完,而宝宝自身的免疫力还没有建立,就会容易生病,而发烧就是比较常见的症状。

当然,因为每个宝宝的体质不同,喂养方式也不同,第一次发烧的时间并不固定,有的可能在5个月就第一次发烧了,有的七八月甚至一岁多才出现第一次发烧。但是,按正常情况推测,医生以过往经验提醒宝妈们,当宝宝6个月左右的时候,家人就要对宝宝发烧有心理准备了。

如何对宝宝第一次发烧早做预防?

小宝宝容易生病,主要就是免疫力下降,这就首先需要宝妈提高宝宝饮食中的营养成分,帮宝宝增强免疫力。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宝妈自身要加强营养,多吃一些对提高免疫力有帮助的食物,让宝宝从母乳中获取足够的免疫力。而奶粉喂养的宝宝,宝妈要挑选优质的、有益增强宝宝免疫力的奶粉。

其次,为宝宝第一次发烧早做预防准备,平时多关注宝宝的身体变化,看宝宝有无突然发热、脸色变红、无故哭闹的情况。然后,家里备着婴儿温度计,并提前向医生询问物理降温的方式,如用温毛巾擦拭宝宝身体,并学一些有关宝宝发烧的护理知识。最后,当温度超过38.5℃,就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由医生进行治疗。切记,小宝宝第一次发烧,宝妈不可私自使用退烧药,只有询问过医生之后才可以给宝宝喂药。

小宝宝第一次发烧,还要警惕幼儿急疹

医生说小宝宝第一次发烧,大部分都是幼儿急疹引起的。它的症状一开始是发高烧,一般持续3天左右,高烧退了之后会马上出疹子,且大多是1岁内宝宝才会得此病,所以才叫“幼儿急疹”。

遇到这种情况,宝妈也不要过于担心,因为该病就是热退疹出。其护理方法跟一般发热一样,低于38.5℃先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让宝宝多摄入水分;38.5℃以上,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喂退烧药,或者到医院进行治疗。

这里提醒宝妈:退热贴只是起到短暂降温的作用,带走的是宝宝身上局部的热量,并不能起到退烧的作用,宝妈们不要单纯依赖退热贴给宝宝降温。

免责声明:此文和图片转载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原文链接:https://671922.com/28906.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8-22 06:36:13  回复
通常会持续多久?这种症状通常在10个月~1岁半时达到顶峰,然后在1岁半~2岁逐渐消失。1岁半宝宝黏妈妈:是“差劲”的时间概念在作怪①1岁半——时间概念只有“现在”与此同时,宝宝开始认识到物体都是独一无二和永恒的,世界上只有一个“妈妈”。1岁半宝宝的时间概念里,只有“现在”。他不知道妈妈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