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孤独症是确诊了吗-孤独症高危倾向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

担心孩子有自闭症?7个方法,教你快速识别自闭症

“老师,我很担心!我的孩子是不是得了自闭症?”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一个妈妈在学校接她的孩子的时候,很担心的跟我说。

当时我愣了一下,不知道要如何回答那位妈妈。

她的孩子5岁了,已经换过很多家幼儿园了,每一个幼儿园,她的孩子都不能呆着超过一年时间,就会被其他的家长投诉,或者被老师劝退。

其实,那个时候,我已经连续观察她的孩子有超过6个月以上的时间了。

她的孩子,确实和其他孩子很不同。

比如 :总是机械性的从事某样活动,把东西丢在地上,再捡起来,再丢在地上。

这样的事情,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其实是很枯燥的,但是,那个孩子却玩的乐此不彼。

再比如: 那个孩子从来没有跟其他孩子有眼神接触,他就是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面。

对于孩子妈妈的疑问,以及我个人的观察,还有我对孩子每天做的观察记录显示,这个孩子确实有自闭症的倾向。

我考虑了一会儿,跟那位妈妈说: “或许,你应该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个专业的检查。”

虽然我认为孩子有自闭症的倾向,但是,我毕竟不是儿科医生。

在孩子没有确诊之前,就算孩子的行为有多符合自闭症的倾向,我都不能肯定的跟那位妈妈说,她的孩子是自闭症。

这是作为一个幼师的职业操守,以及对于孩子的一种尊重。

作为老师,在发现孩子有某些问题的时候,通常来说,需要采取 观察 方法。

而且,必须 连续6个月以上 的观察。

然后,才能根据观察结果,给予家长建议,而不是直接下判断。

后来,那位妈妈听从了我的建议,带孩子去医院做了专门的检查。

不出所料,结果确实是自闭症。

很多人都听过自闭症,但是却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目前医学界对于自闭症的产生,并不十分了解。

有研究表明,家族性遗传,可能是其中一种发病原因。

除了基因因素之外, 研究者正在研究以下2个方向:

1.环境因素,

2.环境因素和基因因素相互作用,

以上2种原因,可能会增加儿童患 闭症的风险。

那么,自闭症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呢?

有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永远不能学会说话,或语 功能发育延迟或发育不良。

他们 词的时候可能 法表达出该词语通常所表达的意思(词不达意),

或者只能简单重复他们听到的语 (也就是 家所知的“模仿言语”)。

他们也可能不能开始或继续 段谈话,不能为了表达某个话题而恰当使 语 ,也不能遵守交谈和讲故事的规则(即不能正确表达)。

1.有些孩子不能理解他 所说的话,对于对方的 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不能恰当诠释或做出正确反应。

当叫他们名字的时候,他们可能 法做出相应的反应, 如果听到其他 些声 ,则有可能出现被叫名字的反应,如狗叫、捏碎薯 的声音等。

2. 有些孩子有可能放弃社交,并且不能完成与人沟通时的眼神交流。

他们似乎对周围发 的 切没有认识。

3.他们的行为和 体运动有时候具有重复性。

例如,转手、拍手,或者捻弄自己的头发等重复性动作。

他们有可能被头顶上转动的电风扇等旋转物体吸引。

他们还有可能做出 些伤害自己的 为,

例如, 用头乱撞或咬自己等,或者对他 表现出攻击性或大发脾气。

4.当改变每天的日常习惯(例如,吃饭时间)或当他们必须停止手上的活动,而去做其他事情的时候, 他们就有可能变得惴惴不安,或者突然暴怒,或出现破坏性行为。

5.他们的兴趣和活动很有限。

他们进 的 游戏 , 并不像别的孩 那样富有创造性或想象 ,并带 有“ 游戏 ”的概念, 仅仅是 种重复性 为。

6.他们玩玩具的时候并不会遵循玩具设计时原本的玩法。

他们可能不是玩整个玩具, 是只玩玩具的某个部分(例如,只玩玩具卡车上的轮 )。

他们可能重复性地把玩具们排成 排。

7.相较于质地柔软的 绒或充 玩具,他们更喜欢坚硬的物品(例如,钥匙、圆珠笔、 电筒), 且喜欢 直握着它们,不愿意放下。

8.他们可能对 味、光照、声 、触摸和 感非常敏感,另外,他们痛觉的阈值似乎更 。

假如孩子出现了以上症状,父母不要抱着不愿意面对的心态,而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我见过很多家长,在很多专业或非专业人士的提醒下,他们还是不愿意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个确诊。

其实,家长的心情,作为老师,我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不同,或者怪异。

可是,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这样的症状,父母还是带孩子去检查会比较好。

因为这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父母自己的负责。

千万不要去听信什么偏方治疗啊,或者什么封建迷信之类的。

我们处在一个医疗水平相对一以前,都提高了很多的世界,有问题,应该看医生。

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才能做针对性的治疗。

但是,不幸的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可以治愈自闭症的药物。

但是,依然有一些治疗方法可供参考:

1.应 为分析 (ABA)

2.地板时间疗法(DIR)

3.结构化教学法 (TEACCH)

如果孩子确诊了自闭症,父母应该怎么办?

1.父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事情已经这样了,要学会接受。

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是最好的办法。

即使孩子得了自闭症,我想,你爱孩子的心,依然不会改变。

我知道要立刻马上接受,是一个很难的过程,

但是,给自己一些时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2.给孩子提供小型的教育环境。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需要个性化的教育体系,需要对他们的语 和社交要求有着最小限制的环境。

有时候,更小的学习环境干扰更少,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学习。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许你无法送孩子去上那种只提供少数班级的学校。

但是,还有一种方法可以选择,那就是送孩子去特殊学校。

我同样知道,父母把孩子送去特殊学校,要面对怎么的 社会 压力。

但是,只要是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这样做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不管怎么样,家长都要克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3.父母尝试接受孩子,并且尽可能的发现孩子的优点。

其实,哪怕是自闭症的孩子,也是会有闪光点的。

有一部电影 《地球上的星星》 ,里面就讲述了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却是个艺术天才。

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电影,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看这部电影。

如果你是非自闭症孩子的父母,看完之后,希望你能对自闭症的孩子,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我希望我们的 社会 ,能更好的去接纳自闭症孩子,不要歧视他们。

就像文章开头,我遇到的那位家长一样。

就是因为她的孩子有自闭症,很多父母歧视这个孩子,多次像校长投诉。

最终导致那位妈妈,带着孩子换了好几个学校。

我们常说,我们要有爱,什么是爱?

爱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上,不再有自闭症这样的疾病。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吧。

我是丹妮, 育儿 路上与你一同前行。

普通三甲医院是怎样诊断自闭症的(亲身经历)

一般三抬头:一抬头,冰冷问孩子“灯在哪儿?”“妈妈在哪儿”等类似常见语言指令;

二抬头,面无表情做一些肢体或者手部精细的操作模仿:“来,跟我一样搭”,一般两三个回合孩子没做或者做不好就开单子去做各种量表。

最后一抬头,就是家长拿着一沓看不懂的量表来,几句简单不痛不痒的结论:不太配合,回家多教教。或者;有点疑似,多重视多教吧,三个月再来看看.......

一般诊断都会包含对孩子和父母的面诊观察访谈,而且会通过一堆量表测评孩子和调查父母、一些仪器医学排查三类。

更令我们难受的是,当我们去看不同医生时,给孩子诊断的名称还不一样:迟缓、疑似、谱系......显得极其不严谨。

普通三甲医院医生的面诊环节,不太讲究“用户体验”。

所以给人一种错觉,他们没有好好诊断——实际上他们都是很专业的诊断。

许多家长还在重蹈我当年瞎花很多时间和冤枉钱之路:

根源在于家长对自闭症的常识,实在是了解不深刻。 而对自家孩子天然的高期待,和医生冷淡态度及流水线流程操作之间形成巨大反差。

我记得在现场体检时,而我孩子非常不配合,被阻止就发脾气,各种应该会的测试重复也做不出来。护士非常不耐烦地说:还这样的话我只能写不配合啦。

我想赶紧结束吧不配合就不配合呗!许多家长和我当初一样,并不理解一个孩子他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个体,为什么要事事都配合?个性难道不比奴性好吗?

事实上,自闭症这样的发育障碍,识别度其实挺高。

当然具体什么原因引起,或者精准类型、未来走向,确实复杂并存在很大变化,但是仅从识别上讲,即便是能力很好的孩子也不是那么模糊困难。

我曾经不远千里广东看邹小兵教授,他认真地逗了孩子五分钟,和家长交流了十分钟,这已经是非常珍贵的了;我寒风中排队一个通宵看柯晓燕主任,她会先安排助理对家长进行详细访谈,然后不管家长如何描述都会耐心逗孩子几分钟才开始访谈家长再做量表测试。

我总结下来,名医的特点:

会花比较大的耐心观察逗弄孩子。

医生的名望,以及对家长的态度比较有温度,会让我们家长费尽心力而得到正向回馈。

名医通常会比较委婉适度提高对患者的预期,让处于惊恐中的新家长感受到还有一线光。

我看名医的亲自经历,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 坚果超人:自闭症诊断一定要看名医吗(亲身经历记录)

由于孩子小或者本身能力比较弱,医生的面诊测试互动很快就结束,会加剧我们家长的误解。

医生面诊通常是大致观察判断后进入流程化各种量表筛查环节。

30个月内婴儿使用较多的是改良婴幼儿自闭症筛查量表M-CHAT,由父母填写。

2岁以上比较常见的有克氏自闭症行为量表CARS。

此外还有交流与象征行为量表CSBSDP适用于6个月至6岁,包含婴幼儿、父母问卷和行为观察三部分,这个量表使用率也挺高。

还有2岁儿童自闭症筛查量表STAT、 社会 交往问卷SCQ、自闭症行为检查量表ABC、社交反应量表SRS等。

更精确了解孩子动态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有PEP3,VB-MAPP,视听动等,花费昂贵,是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的依据基础,建议适度做无需高频做。

这一部分比较专业,新家长不必过分纠结。

我们只要知道:孩子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测量结果不代表定论,但量表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尺,可以在我们经验和专业性都不足一切靠感觉的时期帮助我们比较客观观察孩子当下动态能力发育水平。

所有的量表,重点都是在考察孩子基本认识是否与年龄相匹配、与人交往互动包括 游戏 发展能力是否出现偏差、有无重复刻板行为及程度如何等。

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些量表的测试是对现场面诊的补充,测试不是为了提优,而是筛查风险,一般正常发育的孩子普遍都能通过这些测试 。

我儿子在南京柯小燕主任处所做的临床评估报告

重点强调。现实中漏诊的概率更高,漏诊比误诊的后果要严重的多,误诊后采用的一些行为疗法对正常孩子的成长也没有影响,漏诊就可能错失关键干预期。

有经验的医生会重视观察和访谈,会根据孩子情况做一些器官器质性病变排查筛查,如消化检测、脑部CT、脑电图、遗传代谢、基因筛查等。

对可疑指标不排除重复检查。不要误会为随意收费,大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很多时候医学检测出来并未出现器质性病变,但是排查器质性损伤还是有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自闭症侯症群,这类别孩子主要是通过医学检查确诊的,属同步伴随了社交沟通障碍和刻板的罕见病,养育过程需要更多医教结合。

我儿子一周岁体检就已经表现出很大的自闭症风险信号,只是当时不懂。

当时他和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家妹妹一起体检,由于我儿子活泼外向,说话早记性好爱学习,让一周岁的他显得特别“早慧”。

那个邻居妹妹是正常发 育儿 童,能说的能认的比我儿子弱很多,而且内向腼腆,但短暂适应后她就能从容配合医生,灵活互动,顺利完成各种测评。

我那博学能说的儿子,一个劲的开关医生办公桌抽屉,被阻止就发脾气,非常不配合,各种应该会的测试重复多次也做不出来。

虽然当时我并不以为然,但我心里确实闪过莫名其妙的不安和心慌。

后来,我成了身经百战的自闭症老家长,当我深入了解了“社交障碍和兴趣狭隘行为刻板”是自闭症的核心障碍,特别是不同能力程度、不同年龄段的具体表现后,我才第一次理解自闭症 社会 性不足,其实早在儿子一周岁前就发生了。

经典口诀“不看、不指、不说、不应”;

其实更重要的是“少看、少指、少说、少应”;

更更重要的是:孩子发育落后年龄里程碑,或适应性不足就需要警醒并重视。

专业诊断医院:广州中山三院:邹小兵;南京脑科医院:柯晓燕;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郭延庆;首都儿研所、北京儿童医院是业内比较著名的专业诊断医院。

实际上,各城市三甲儿童医院、妇幼神经内科/精神科/儿保科/心理科等,都可以。

十岁女孩不爱说话是自闭症吗

应该不是。和自己家里人会说话,应该没有到那个地步。可能孩子只是有点内向。要多让她和外界接触。

基本特征

一般而言,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三岁前会出现的基本特征有下列三方面: (一)社交发展方面: 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大察觉别人的存在; 与人缺乏目光接触,未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 在群处方面,模仿力较弱,未能掌握社交技巧,缺乏合作性; 想象力较弱,极少通过玩具进行象征性的游戏活动。

(二)沟通方面: 语言发展迟缓和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及音调异常; 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可能欠缺口语沟通的能力。

(三)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 且不断重复一些动作; 兴趣狭窄,会极度专著于某些物件,或对物件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 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此外,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也有可能有下列相关的特征:

(一)感知模式: 对某些声音,颜色,食物或光线会产生焦躁不安或强烈的反应; 对冷,热,痛楚的反应很弱,所以对危险行为缺乏警觉及适当的反应; 会不断转动身体或用异常的方法探索物件,把自己沉迷在某种感官刺激中。

(二)发展方面: 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智力发展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发展迟缓或者智商会在七十或以下; 在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平均,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

(三)情绪及行为方面: 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所以比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四)生活习惯: 会抗拒某种味道,颜色或未曾吃过的食物,因而形成严重的偏食行为; 会有难以入睡的情况。

(五)强项和兴趣: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异常的记忆力; 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可能有特别超卓的表现。

(六)社交方面: 甚少与别人有目光接触,也不会注意别人的表情和情绪变化,更难从别人的言语,行为推断别人的想法,意愿和意图或理解别人的感受。 有时候会有不恰当的情感表现和社交行为,例如在别人不开心时大笑,在某些场合说些不恰当的话,或未能与人分享快乐。

主要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表现类型

1.无语言型:通常会被误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分为有变化有弹性的仿说、没有变化没有弹性的仿说。前者被视为自闭症儿童具有表达沟通的意图;后者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说: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地重复某些字、词、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11.固着性: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地念着某句话。

12.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详细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治疗训练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孤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一部分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独来独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时,也能干好某些简单、机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药物效果比较好。

观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较低功能水平为好,报道16名6岁以下,IQ大于65的孤独症患儿,有半数可完成大学学业,能独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其业余活动面或活动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会做建设性的决策或提建设性意见。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等预后较差,伴有听力受损、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自闭症幼儿生活能力训练一定要详细分析的情况,提出最适合他的训练模式。如简单的进食训练,不同自闭症幼儿就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才能取得最优化的训练效果。如自闭症孩子XX,交往严重困难,无语言,几乎不吃学校的午餐,甚至对学校的餐具也怀有害怕心理,他的体能发育特别好,力气大、耐力好,教师要想运用强制方法让他进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对XX的进食训练不能采取强制训练方法,在他认为不被伤害、安全的情况下,用脱敏、强化、替代等方法综合运用进行训练。而另一自闭症幼儿YY也是严重的自闭症症状,挑食情况严重,米饭他从出生到现在从没尝试过,但他的脾气比较好,对事物的反应不强烈,所以对YY的训练就从替代训练开始,也可适当运用强制,再配合时间延迟法,效果很好。

1.类食物

我们所说的谷类食物主要指大麦、燕麦和黑麦等制成的食物,不包括大米和土豆等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因此,自闭症的家长应注意尽量避免给孩子食用诸如黑面包、燕麦片、面食类(如馒头、包子、饼干)之类的东西。

2.蛋白食物

由于自闭症儿童无法彻底分解牛奶中的酪蛋白,造成消化道内带有鸦片活性的短钛链增多,从而影响他们的症状,因此,控制自闭症儿童不吃或尽量少吃奶制品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除此之外,还有鸡蛋、鲜奶蛋糕、奶酪、冰激凌、酸奶等食物也同样富含酪蛋白,家长应该控制其孩子对这些食物的摄入。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牛奶含有丰富的营养,因此家长在控制这些食物的同时,应注意补充各类替代品,如豆奶或蔬菜等。

3.色素的食物

硫酸盐对人体的消化功能有着非常的作用。如果人体的胃肠道内缺乏硫酸盐,那么消化道的可同透性就会增加,带着鸦片活性的钛就容易进入血液,自闭症患者的症状也将变得恶化。因此,在消化过程中,任何需要使用硫酸盐的食物都不利于自闭症患者的好转。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色素食品,在人体内消化时都需要硫酸盐,这些食品包括巧克力、橘子汁、彩色泡泡糖等。因此,这些食物应尽量避免给孩子吃。

4.水杨酸盐食物

含水杨酸成分高的食物对自闭症患者有不良作用。因为水杨酸对人体的胃肠道有严重的负作用,会导致消化道的可通透性增加,这些食物包括橘子、橙、胡柚、柠檬、番茄等。值得提醒家长的是,阿司匹林也含有大量的水杨酸。因此,家长不仅应注意尽量避免给孩子吃这类食物,在孩子感冒发烧时也尽量不要使用阿司匹林。

儿童孤独症的判断标准

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11种最新的儿童孤独症特征,其中语言能力滞后、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如果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征,那么极有可能患上了孤独症。 一、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二、出生后2个月还不会笑,对周围事物反应差

三、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四、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

五、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六、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七、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

八、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九、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十、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十一、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十二、即使会说话了,但却缺乏语言技巧。

十三、不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语言单调,经常说重复语言、刻板语言或自造词句。

如果实在是担心,还是给医生(心理医生)看看吧。

自闭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详细表现: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过去搂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为了找人联系而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存在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自闭症(孤独症)应早期治疗: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孤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一部分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独来独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时,也能干好某些简单、机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药物效果比较好。

观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较低功能水平为好,报道16名6岁以下,IQ大于65的孤独症患儿,有半数可完成大学学业,能独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其业余活动面或活动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会做建设性的决策或提建设性意见。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等预后较差,伴有听力受损、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类型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11.固着性: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2.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两岁被医生确诊自闭症是真的吗?

是真的,我们医院就有不少,最小的甚至在1岁的时候就确诊了。自闭症正式的名字是“孤独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疾病,几乎都是在幼儿身上发现的。

那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被确诊这种障碍?一般是下面这些原因:

1、与个体素质有关:有一定家族背景,但在临床上发现很多家族都非常好,但目前个体发生自闭症状或诊断为自闭症;

2、与周围环境有关:如有人认为与污染有关系,有人认为与重金属有关,有人认为与患儿进食饮料、添加剂、防腐剂等密切相关;

3、还有一种学说认为是个体神经免疫发生异常;

4、个别患者与家族中的教养方式有关:但教养方式在自闭症中的贡献非常弱。

总体上来看,自闭症的因素还是由物质基础即素质基础,加上环境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而环境因素包括整个孕产期,包括个体出生以后的感染,个体大脑的发育受阻,个体外伤、发烧、发热,异常感染的综合结果。

所以自闭症的病因,到目前为止不能够准究竟哪一个因素是唯一因素,或是可治疗的因素,因此其因素、发病机制是综合的。


原文链接:https://671922.com/30887.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4 15:39:16  回复
筛查量表M-CHAT,由父母填写。 2岁以上比较常见的有克氏自闭症行为量表CARS。 此外还有交流与象征行为量表CSBSDP适用于6个月至6岁,包含婴幼儿、父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4 09:52:53  回复
三院:邹小兵;南京脑科医院:柯晓燕;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郭延庆;首都儿研所、北京儿童医院是业内比较著名的专业诊断医院。 实际上,各城市三甲儿童医院、妇幼神经内科/精神科/儿保科/心理科等,都可以。 十岁女孩不爱说话是自闭症吗应该不是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4 18:10:25  回复
类(如馒头、包子、饼干)之类的东西。 2.蛋白食物 由于自闭症儿童无法彻底分解牛奶中的酪蛋白,造成消化道内带有鸦片活性的短钛链增多,从而影响他们的症状,因此,控制自闭症儿童不吃或尽量少吃奶制品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除此之外,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4 09:57:44  回复
而且发展过程和一般儿童有差别。 (三)情绪及行为方面: 由于沟通上有困难,加上未能适应转变,所以比较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 (四)生活习惯: 会抗拒某种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0-04 09:15:43  回复
场体检时,而我孩子非常不配合,被阻止就发脾气,各种应该会的测试重复也做不出来。护士非常不耐烦地说:还这样的话我只能写不配合啦。 我想赶紧结束吧不配合就不配合呗!许多家长和我当初一样,并不理解一个孩子他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个体,为什么要事事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