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电视剧中的轿车-民国电视剧里面的车

文章介绍:

电视剧里面的老式汽车从哪里弄来的

电视剧中那些民国的汽车是电影工厂里专门制作的道具,一般是使用现代汽车的框架,加以仿古的汽车外壳改装而成。这种车辆制作工艺很复杂,而且如果需要拍摄内景的话,还需要将汽车内饰也进行改装,因此价格昂贵。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剧组向汽车厂家下订单,要求特别定制一批仿古汽车。

制作民国时期的仿古车大致需要个步骤,首先找到一辆可以使用的汽车框架,然后量尺寸定制仿古汽车外壳,接着将汽车外壳与汽车框架进行焊接,最后更换汽车内的装饰。

这种特制的汽车实际上没有安全保障,属于改装车,因此不能在真实的道路上行驶,只能用来拍戏。

民国电视剧的汽车都哪来的

是专门生产道具厂里做的,我记得是山东一家厂里,摩托车,轿车,都是仿做的,然后租给剧组

民国题材电视剧里开的车,都是些什么品牌?

民国时期,在中国本土卖得最多的当然是美国车,因为当时美国的福特刚刚研制出T型车,成为当世产能最牛掰的汽车,福特在30年代的销量占全球总体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老福特又的理念就是造最便宜的车,造每个老百姓买得起的车,所以福特就成为了随着美国领事馆进入中国最多。

雪佛兰是欧洲的一个赛车手的名字,后来被通用创始人杜兰特忽悠着造了汽车,并成为通用旗下根基品牌之一,这款车的产量在近100年来,一直都是通用旗下最大品牌。所以随着商人和领事馆人员进入中国的也很多。

还记得电视剧《潜伏》里,余则成让宪兵队贿赂站长的那台车吗,就是庞蒂亚克,在电视剧里叫庞蒂克,事实上,庞蒂亚克在停产之前,在中国一直叫做“庞蒂克”,电视剧还是挺准确的。庞蒂克因为定位跟别克重叠,走商务车路线,一直都不受通用集团的重视,总是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个性,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停产。但在上世纪30年代,它和别克在中国都算豪车了,但实际上两款车只是牌子不同,东西是一样的东西。

雪铁龙在上世纪30年代,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公司,产能几乎可以跟雪佛兰平齐,欧洲很多国家的政府机构也都开雪铁龙,由于雪铁龙是最早引进福特T型车流水线的品牌,因此产能和成本控制都非常好,所以在民国时期,欧洲各领事馆把这款车带到了中国。

之所以两款一起说,是因为这两个品牌实际上是一个创始人创造的,这个人叫做利兰,先是开创了凯迪拉克,并入通用后,被杜兰特挤兑出通用汽车,又创造了林肯汽车,由于一次世界大战,导致销量下滑,不得不求助福特公司,随后被福特收购。20年代是福特如日中天的时期,因此林肯也被福特带入中国。而凯迪拉克则作为豪华品牌,跟当时的劳斯莱斯和奔驰,三足鼎立。基本上是各国首脑,以及赠送中国政府高官的第一选择。

可以看得出,当时在中国横行的汽车品牌基本上就这些车,当然还有少量的奔驰和劳斯莱斯幻影,由于当时这两大品牌在欧洲只卖给贵族,因此并非流通很广的车型。在中国卖得不多。而其他国家汽车产业还相当落后,据说当时能够生产汽车的国家只有8个,分别是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国、捷克、加拿大、比利时。

民国时期的小轿车都是什么品牌的

美国比较多,主要是福特T型车、雪弗兰(欧洲大使馆比较多)别克民国叫庞蒂亚克也很常见,潜伏中余则成送站长的就是这辆

现在的谍战剧出入都是小轿车,这现实吗?

这辆车就是《潜伏》当中“吴站长”受贿的那辆陈纳德座的“斯帝庞克牌”轿车,以1940念年代的标准看确实大气,开出去也比较扎眼,所以“吴站长”没敢要,最后换成了与车子等值的金条和美元。

我们目前看的绝大部分的谍战片,比如说:《潜伏》、《黎明之前》、《悬崖》…等等的谍战片都是以大城市为背景,这三部剧所在的城市是:天津、上海和日伪时期的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车辆较多也属于正常,同时我方情报员都已经打入到了敌方内部并且取得了一定职务。

比如说:余则成在剧中开始是“电讯部主任”又成了副站长,属于军统天津站的核心人物 从职务的角度来说他是有专车的,同时也可以使用“天津站”内的任何车辆,这就给他在执行跟踪任务、递送情报、暗杀(刺杀陆桥山那个桥段)…提供了方便。

而《悬崖》里面张嘉译饰演的周乙是日伪“特高课”的,转车接送或者自己开车执行任务也是正常的。

在上海、天津、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有车是正常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怀疑,并且有车辆进行掩护,外面看不到车里的人在干什么,同时车里的人使用相机拍摄要跟踪的对象也不会被察觉到,如果拿个照相机走在路上拍摄也就失去跟踪和偷拍的意义了。

建国之前我方所进行的情报获取大多数是在敌人所在的大城市,因为大城市才是政治、经济中心,这里也是情报的来源地,而当时我军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大多是根据地所在,也不可能有轿车这样的车辆,如果谁开一辆轿车在农村会显得非常的突兀!马上就会被人怀疑…水平再低的情报人员也不可能这样做。

《潜伏》当中的李涯在抗战时期就混入到了延安,代号“佛龛”成了一名小学教员,延安当时哪有什么“斯帝庞克”轿车?“威利斯吉普车”倒是有几辆,哪也轮不到他这个小学教员去开,当然他被捕之后作为交换回到天津就不一样了。

所以,谍战剧当中有没有轿车要看剧中的背景地区 ,大城市当中必然会多一些。

这一点基本脱离当时的现实。即使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天津、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小轿车也是稀罕物,非高级官员而不能有,而高级官员的标准至少也是少将这个级别的。像最近正在播出的《胜算》,故事背景是黑龙江哈尔滨、牡丹江以外的一座虚构小城市,警察、保安系统的科级领导个个有自己的专车,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再说,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背景的电视剧,会有许多驾车跟踪、盯梢的情节,这也基本上是瞎编的。试想,在一个小轿车数量非常有限的城市里,一辆小轿车紧跟着另一辆,再傻的被跟踪者也早就发现了。

编剧、导演为什么要瞪眼瞎编?关键就在于他们对真实的 历史 了解有限,在他们的心目里,如果没有小轿车这样方便的交通工具,当年的特工人员根本就没办法完成任务。

谍战剧的故事背景一般发生在中国解放前,主要针对的目标是国民党和小日本。当时的共产党可没有小轿车这样的便利条件,咱们的领袖除了走路,就是骡马代步,很少有专用车。那谍战剧出去都是小轿车现实吗?

谍战剧中很多人出入都是小轿车符合 历史 常识吗?

不能说很符合,国民党想要坐上小轿车至少是师级以上的干部,而且不是所有师级干部都是,有的也只是少数。

想想现在国产车才起步多少年,抗战时期,中国内耗很大根本没有制造小轿车的能力。只有少数国民党高级将领才会拥有,一般都是进口的别克、福特或者雪佛兰等等。

而谍战剧中的小黑轿车满街跑,时不时得还来场枪战,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你想想当时抗战时期,公路还是很少的,这小车出了城,你猜猜他能走多远?再说小 汽车 所用的燃料,比如说汽油和柴油,在当时都是军事战略物资,有那么容易得到吗?没有级别和身份你能拥有?

如果真的是 汽车 的话,我感觉还是军事吉普比较多吧,毕竟这种 汽车 属于军事物资,全地形都能跑,而且这些车大多是美国和苏联提供的。

我是枣儿,你认为谍战剧中出入都是小轿车现实吗?

不现实,都是假的。

第一,当时中国没有那么多小轿车。

第二,当时的车毛病特别多,非专业司机开不了,这事一直持续到80年代。

第三,当时开车等于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没有一个特工顶着标签出行。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当时的路不行,小轿车大部分地方都去不了。

最近看《胜算》,唐飞、蔡梦都是科长,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加上中国当时根本不会自己造车,车辆都是进口的,是不可能为他们单独配车的。一个警察厅,配两三辆车不得了了。电视剧为了好看,给他们配车,可以理解。

解放后,直到文革时期生产出北京吉普车,70年代后各省厅级单位才开始配备厅长共用办公 汽车 。

现在谍战剧到编导人员没有那个年代的生活,采用的剧本也不是改编自当时的作品。而且现在的创作都很浮躁,根本不认真细致到打磨,甚至是快餐式作品。所以都是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编导。根本就不可能准确反映当时的生活细节。而观众大多数也是为了消遣,并不是靠这些去学习和了解 历史 。因此也不会斤斤计较。事实上从当事人的回忆来看,所谓谍战并没有剧里的那么惊险曲折。我党地下工作的重点甚至都不是收集情报,而是开展工运农运和兵运。也就是发动群众,做好思想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发动起义,发动群众反内战。即使是真正的获取情报也不会舞枪弄刀,飞檐走壁,打打杀杀。也不会混迹于舞会酒宴等上流 社会 。具体到小轿车那就更胡编乱造了。那个时代能有私人轿车能有几个?特别是上海以外的城镇。一旦引起怀疑,根本就是一抓一个准。

现在的影视剧受美剧影响较大,包括喝红酒和啤酒,都是改革之后的事情,其实40年底中国 汽车 非常非常少,家里的布置以50年代的电影比较符合实际

听我父亲说抗日战争时期营级以上指挥员骑马,连级靠两腿,我父亲是司务长、文书、兼文化教员,有一辆缴获汉奸的三枪牌瘦马(自行车),城里的鬼子官出门一般都是东洋马,大卡车。到了解放战争国民党中央军师级以上才有一些美吉普,大部分还是骑马。现在马少啦,能骑马的演员也少啦。马是活物,吃、喝、拉、撒、睡缺一不可,味还重,不好恃候,拍马戏不易, 汽车 就容易多啦。现在用 汽车 代替马匹拍谍战剧成了普遍现象。

事实上,就算是解放了以后毛泽东主席都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属于自己专车。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自己根本就不能生产小轿车。那个时期的小轿车都是从国外进口来的,事实上,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国家的外汇也并不富裕哪里来的那么多钱来购买外国的小轿车呢?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了!

不理解,也不现实。过去很难见到 汽车 。丨连自行车都不有

上海轿车是国产的吗?电视剧里面演的民国时候的上海轿车,是不是中国产的?有谁知道请赐教!

首先纠正你一下,电视剧里面演的民国时候的上海街道上跑的老爷车,不能叫做“上海轿车”。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生产轿车,街道上跑的都是吉斯,雪弗兰,斯科达等品牌。

国产的上海牌轿车是80年代我们在街头常见的车型之一,由于“红旗”轿车的特殊性其只能供给中央使用,所以体形稍小的上海轿车就成为了许多省部级单位的公务用车,在80年如果代能开上老上海那是一件让人十分兴奋的事,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老上海”同样是家喻户晓,知名度丝毫不比“大红旗”差。

“老上海”轿车分为SH760与SH760A、SH760B三种型号,我们当时在街头最常见到的是SH760A轿车,它主要是将SH760的车灯改进为方形,在车身造型上用直线取得了原来的美式曲线,从而更加符合当时的流行潮流,但在发动机与车身结构方面没有进行改变;SH760B最明显的改变就是采用了塑料中网以及桑塔纳的尾灯,而继SH760B之后上海轿车一直到停产都没有再进行改款。

“老上海”轿车是借鉴、仿制1955-56年梅塞德斯奔驰220S型轿车得来的。该车搭载上海发动机厂制造的685直列6缸汽油机,排量2200CC,90马力,最高时速130km/h,4轮独立悬挂。前侧窗前部2侧设活动三角窗,可从内部用手柄控制开闭,将空气引入车内。车内的乘座方面以今天的眼光看十分宽敞甚至是奢侈:高高的车顶、可并排乘坐3人的空间、厚厚的沙发式全通座椅。

老上海轿车在车身设计上带有浓郁的50年代美国车风格,这在当时封闭的环境下可算做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但是由于在市场开放的改革过程中,并没有及时跟上步伐,从70年代末期开始,面对进口日本汽车和国产SANTANA的冲击,老上海开始被司机们嫌弃——跑的慢、视野窄、操控性差、故障多...... 最终在1991年11月25日,最后一辆披红挂彩的上海牌轿车缓缓下线,累计生产77054辆,上海轿车从此停产。不过,对于60-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老上海”车代表了一个时代。


原文链接:https://671922.com/32097.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1-03 19:47:40  回复
有安全保障,属于改装车,因此不能在真实的道路上行驶,只能用来拍戏。民国电视剧的汽车都哪来的是专门生产道具厂里做的,我记得是山东一家厂里,摩托车,轿车,都是仿做的,然后租给剧组民国题材电视剧里开的车,都是些什么品牌?民国时期,在中国本土卖得最多的当然是美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1-03 14:04:56  回复
分兴奋的事,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老上海”同样是家喻户晓,知名度丝毫不比“大红旗”差。“老上海”轿车分为SH760与SH760A、SH760B三种型号,我们当时在街头最常见到的是SH760A轿车,它主要是将SH76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1-04 00:10:11  回复
一种方法,就是剧组向汽车厂家下订单,要求特别定制一批仿古汽车。制作民国时期的仿古车大致需要个步骤,首先找到一辆可以使用的汽车框架,然后量尺寸定制仿古汽车外壳,接着将汽车外壳与汽车框架进行焊接,最后更换汽车内的装饰。这种特制的汽车实际上没有安全保障,属于改装车,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11-03 14:32:07  回复
去。你想想当时抗战时期,公路还是很少的,这小车出了城,你猜猜他能走多远?再说小 汽车 所用的燃料,比如说汽油和柴油,在当时都是军事战略物资,有那么容易得到吗?没有级别和身份你能拥有? 如果真的是 汽车 的话,我感觉还是军事吉普比较多吧,毕竟这种 汽车 属于军事物资,全地形都能跑,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