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
- 1、新年有哪些传统的游戏项目
- 2、中国传统节日有什麽游戏?(除了猜灯谜)顺便作介绍。
- 3、求中国古代传统娱乐活动
- 4、古代人过春节玩什么?古人没有手机他们有什么娱乐活动?
- 5、中国古代有哪些娱乐活动?
- 6、中国古代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娱乐活动?
新年有哪些传统的游戏项目
1、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 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
2、舞龙
早在汉代就有舞龙祈雨的活动。当时四季祈雨,春舞青龙,夏舞赤龙或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舞龙时,锣鼓喧天,爆竹齐鸣,场面十分热烈。每一个动作都有名号,诸如:“二龙戏珠”“二龙出水”“黄龙过江”“白龙出洞”“穿越龙桥”“银龙翻江”“金龙倒海”“海底捞月”。
3、舞狮
耍狮子活动比较经典的动作有:狮子蹦上高桌、狮子过独木桥、狮子翻跟头。舞狮主要有麒麟、狮、客仔狮、外江狮四种,唱区主要有西秦曲、白字曲、潮州曲等多种。初一、初二最热闹。舞狮子的队伍挨家挨户舞弄,到了人家门前,说声“恭喜”之后就开始吹奏起来,直到主人掏出红包。
4、逛庙会
庙会又叫“妙会”“庙市”或“节场”。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就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
5、打陀螺
一种古老传统民俗游戏活动,用鞭子连续抽击一圆锥物体,使之在平滑地面上旋转。它历史悠久,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中曾出土陶制小陀螺。陀螺有陶制、木制、竹制、石制多种,以木制居多。木制陀螺为圆锥形,上大下小,锥端常加铁钉或钢珠。
中国传统节日有什麽游戏?(除了猜灯谜)顺便作介绍。
民间游戏概念
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游戏是竞技民俗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
[编辑本段]民间游戏特点
广泛性、自由性、竞赛性、趣味性,内容具体生动,形式活泼、轻松。
[编辑本段]民间游戏的种类
民间游戏有很多,如跳皮筋、翻花绳、踢毽子、打陀螺、斗鸡、滚铁环、捉迷藏、老鹰抓小鸡、123木头人、切西瓜、老狼老狼几点了及各种拍手游戏等。
[编辑本段]民间游戏现状
民间游戏现在还是有的,多在于小学里流传.要找寻民间游戏,最好是到民族村或是民族公园 ,一般他们都把以前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做成项目吸引游人 .不过我们还有很多人玩的一些民间游戏,像掠科,翻花绳等.不过现在的小孩子可能知道的很少了,都玩电脑了吧 .我呼吁让民间游戏延续.【求最佳】
求中国古代传统娱乐活动
1、球类运动:蹴鞠、打马球和捶丸等。
2、武术
:拳术和器械演练。
也分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竞技武术则划分为散打和套路。
3、相扑
:先秦时期称之为“角力”,秦汉时期称之为“角抵”,到了晋代始称为“相扑”。
古代的“角抵”的范围很广,相扑仅是其中一部分。到宋代,“角抵”一词才专指摔跤一类活动,亦称相扑。
4、马术
:赛马、马上技巧等。
5、棋类活动
:六博棋、塞棋、围棋、象棋和双陆棋等。
6、其它体育竞技活动:中国摔跤。荡秋千。放风筝。抖空竹。拔河。赛龙舟。狩猎。踢毽子。射箭。等等
7、酒宴活动:饮酒行令,投壶,击鼓传花,掷骰、抽签、划拳、猜数。
8、节日活动:观灯、灯谜、踏青、登高,等等。
古代人过春节玩什么?古人没有手机他们有什么娱乐活动?
现如今的人们过春节回家之后,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在玩手机了,在手机上收发红包,或者群发祝福,与朋友聊天,相比起来,很多人都觉得曾经的年味已经很淡了,越来越不像是过年,但其实过年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就是有不同的意义,每个时代都在变化。那么,在古代,你知道人们过年的时候都会玩些什么呢?古人过年有什么样的一些娱乐项目,他们是如何过年的呢?
1.春节简介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年末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传统佳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春节传统习俗
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贴年红(挥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春联: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文学作品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窗花与“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一些地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
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多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派发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可追溯的最早压岁钱文字记载在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
游神
游神,是传统贺岁习俗之一。游神,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萨行乡、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主旨是酬神、消灾、祈福等。游神沿途伴随有锣鼓、唢呐、神偶、舞狮、舞龙、飘色、标旗、游灯、八音、杂技及乐队演奏等丰富多彩艺阵表演。是集拜神、祈祷、欢庆、宴客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
游神在潮汕地区又称为“游神赛会”、“营老爷”,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民俗活动;每年春节期间,按时间顺序,各村镇轮流举行民间游神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在粤西地区又称为“游老爷”、“游菩萨”,或称“年例”;所谓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在北流一带亦是称为“年例”。在珠三角地区又称为“菩萨行乡”,众人抬神像巡游,绕村一周,接受祈福。在福州又称为“迎神”,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热烈。
拜岁
拜岁,年俗活动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拜祭“岁神”。“岁”又名为“摄提”、“太岁”,上古纪元星名。太岁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如《三命通会》中所讲:“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拜岁是历史最悠久的过年传统风俗,这古俗如今在广东,尤其在吴川一带仍盛行。在新年初一辞旧迎新之际,迎新岁、拜祭岁神、接福,这一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代代相传。
庙会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之一。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拜年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
派利是
派利是,是流传已久的年俗之一,“利是”亦有写作“利市”或“利事”。派利是,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利市”一词古已有之,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带有本少利多的意思。元代《俗谚考》亦提及“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的说法,由此可见,利市亦有好运的意义。根据《易杂注》所载:“营商利市,营达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烧炮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炮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逐鬼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3.古人过年玩什么
古代过年,好像是一场马拉松狂欢,从小年(腊月二十三)一直嗨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小年是为大年做准备的,主题是祭灶神、大扫除、买年货。每个朝代的灶神口味不同,羊肉、鱼肉、猪肉、酒糟、麦芽糖、豆子、糕点都曾被灶神享受过。
祭灶神是男人的活儿,大扫除是女人主管的事儿。《红楼梦》里,就是王夫人和王熙凤率领仆人进行年前大扫除。古代没有84消毒液,杀菌消毒全靠盐。尤其是宗祠,必须打扫得干干净净。
大扫除之后,就是女人们最嗨皮的活动—买买买,年货市场简直比双十一还火爆!
衣服、头花、春联、桃符、门神、年画、年酒、彩绸、糖果、炭火盆、扫帚、日历……只要跟过年沾边儿的全热销,快递小哥儿集体累到虚脱。
除夕前三五天,大家开始在同事、亲戚、朋友、邻居之间送年礼。普通人家就送点儿吃的,官宦之家的年礼五花八门。《红楼梦》里,乌庄头给贾家送的年礼价值2500两银子,相当于50万元人民币。
年礼往往也是职场的风向标:我看好你,年礼加三成;我认定你会衰,年礼减两成。
北宋大文豪王安石有一首诗是写过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挂桃符、贴门神,是为了驱邪避鬼;贴春联,是为了迎春纳福。屠苏酒据说能够预防瘟疫,酒里居然有花椒,味道让人刻骨铭心。
南宋之前的古代人民过年放的不是鞭炮,而是爆竹。先在院子里燃起一个火堆,然后把竹子扔进火堆里,竹子被火烧后会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
大家不仅往火堆里扔竹子,还会扔用坏的扫帚、闲置的小物件之类,这不就是断舍离吗?
古代没有春节晚会,但更加精彩。比如唐朝时,除夕夜有驱傩活动,男女老少戴着面具组团上街跳大神,是不是很燃?
当然,吃年夜饭、守岁、吃饺子、拜年,这些常规项目必须有。另外,唐宋时,除夕夜还要打灰堆,用木棍竹杖敲打灰堆,祈求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古代的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事是祭祖。早上3点,家里男女老少换上新衣服,排好队祭拜祖先。祭拜完祖先,再向长辈磕头。天亮之后,组团给亲朋好友拜年,请客吃年酒。
初二,出嫁女回门,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
初三,把祭祖供品撤掉。初四,接灶神。
初五,破五,送五穷。把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穷”送走,迎来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进门……
继续请客、拜年、吃年酒,人脉圈广的人家,年酒能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听起来累死了是不是?
其实,古代人的娱乐节目也不少呢。比如,电影《妖猫传》里令人震撼炫目的幻术,在汉朝大年初一的杂技演出中就可以看到哦!
另外,有钱人家还会请戏班子到家里唱戏,这可比看3D巨幕电影还爽,绝对私人定制。大家还可以一起说说笑笑打纸牌。
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张灯结彩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一直是未婚男女浪漫幽会的情人节。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与薛绍就是在元宵灯节邂逅哦!在元宵节,男女老少一起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烟火、看舞狮、观猴戏……简直嗨翻天。
据说,宋朝还有元宵联欢晚会,节目单非常丰富,包括戏曲、杂技、脱口秀、评书、相扑、魔术、舞蹈、足球赛、影戏……好像比现代的元宵晚会还有趣呢!
吃饱喝足玩够之后,还可以约健身。
在元宵节的晚上,女人们结伴散步“走百病”,逢桥必走,好把百病都散掉,祈求身体健康,百病全消。嗯,这样能消耗不少卡路里,绝对健康!
看看,古代人过年是不是更有意思?我们这些现代人只能羡慕嫉妒恨啦!
中国古代有哪些娱乐活动?
以下是我了解的几个中国古代的一些娱乐活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六博
两人相博,每人六枚棋子,故称六博。六博的对阵双方各有六枚棋子,在一张方形棋盘上行棋。棋盘有棋路,中间横一空间为水,放置鱼棋9两枚。
游戏时,双方轮流掷采,掷骰子决定行棋的步数。棋到棋盘中间水处则能吃掉对方的“鱼”,并获得棋子,以此判断胜负情况。其胜负的关键在于掷采,偶然性很强,双方按照各自掷出的齿采走棋。李益的《杂曲歌辞·汉宫少年行》写道:“分曹六博快一掷,迎欢先意笑语喧。”“分曹”就是“分拨”。六博有点像今天“大富翁”之类的游戏。玩六博的时候笑语喧哗,很热闹。
2.投壶
投壶也叫射壶,是一种既登大雅之堂又能在平民百姓家的一种游戏。
在明清小说中,可以了解社会底层的三教九流都玩,在《镜花缘》里的那位“乌投壶”,能玩出“苏秦背剑”、“鹞子翻身”、“朝天一炷香”、“张果老倒骑驴”等许多投壶花样,投壶是一种古代好玩又多样的娱乐方式。
3.斗鸡
其实除斗鸡之外还有许多斗禽的游戏,但是斗鸡流行一些。斗鸡早在春秋时就相当流行,传承至唐代,风靡一时,并形成了主要于清明时斗鸡的习俗。
斗鸡,又称咬鸡、打鸡和军鸡,属玩赏型鸡种。斗鸡是中国古老的珍稀鸡种,其外貌威武雄健,生性好斗,是历代贵族观赏之物。斗鸡比赛勇猛激烈,精彩有趣。斗鸡的选择、饲养、调教、训练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
4.斗百草
这种游戏虽有一定的博弈性质,但更偏重玩耍娱乐性,输赢在其次。
女子好此戏,参与者比谁的花草种类多、品种新奇,有时是插戴在头上展示。王建的《宫词》之八十五写道: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郁金是一种香草。这个宫女把拾到的花草偷偷藏起来,出其不意拿出来,这样别人就全都不是对手了,所谓出奇制。
5.蹴鞠
蹴鞠是足球前期的名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用以练武、娱乐和健身。
相传黄帝是蹴鞠的发明者与参与者。 根据明《太平清话》记载:“踏鞠始于轩后,军中练武之剧,以革为元囊,实以毛发”。在那个年代,踏鞠主要用于军事训练,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为目的。并且黄帝以身作则,每次都参加踏鞠训练,所以黄帝是足球历史上的牛人。 春秋时期,有个大贵族叫项处,他非常喜欢踢蹴鞠,重病期间依然不忘玩蹴鞠。
6.逛庙会
庙,指的是寺庙。一般举行庙会的地点就在某个寺庙或者寺庙附近,这使得庙会活动具有某些宗教活动的底色。会,有集会的意思,在宗教语境下也指进香酬神的集体活动。
古人举办庙会,最早是为了祭祀。汉至唐,中国长期处于混乱的状态中,人们把生的希望寄托于宗教,佛、道开始兴盛。庙会时,乱世之人把神像载上彩车以便进行宗教仪式,期间还会穿插歌舞等娱乐活动调剂心情。
7.郊游踏青
郊游踏青是古代常见的娱乐方式之一。唐朝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杜甫曾在诗中写道:"江边踏青罢, 回首见旌旗",还有孟浩然也在诗中写道:“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唐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中记载:“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尤其是文人雅士很喜欢郊游,既能赏识美景又能吟诗作赋。
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记载过这样一件趣事。在古代,郊外没有像现代一样的饭店或者农家乐,而有的文人特别重面子,如果提着饭去郊游有失格调,于是吃饭成了文人墨客出游时的难题。然后就有人想出妙招,请一个卖馄饨的跟他们一起出游。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吃饭风度的问题,又增添了出游的趣味。
古代人的游戏方式还有很多,猜灯谜、逛灯会、行酒令、诵经、咏歌、鼓琴、焚香、赛马、吟诗、赏月等等,娱乐生活方式虽然不比现代多,但也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单调乏味。
中国古代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娱乐活动?
当前,娱乐、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娱乐方式也成现多样化,令人耳目不接,那么在中国古人的生活中,又有那些娱乐方式给先人们增添乐趣呢?下面随小编来盘点中国古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大休闲娱乐活动,从娱乐方面来窥探古人的生活风貌。
象棋
象棋是我现代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游戏,在平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可以在大街小巷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棋盘,观看盒子的天下兵道,乐此不疲。而在古代,象棋的前身是六博,也叫做陆博。两人相博,每个人有六枚棋子,故称六博。其胜负的关键在于掷采,偶然性很强,双方按照各自掷出的齿采走棋。李益的《杂曲歌辞·汉宫少年行》写道:“分曹六博快一掷,迎欢先意笑语喧。”“分曹”就是“分拨”。玩六博的时候笑语喧哗,很热闹。
投壶
投壶,亦称射壶,是一种既登大雅之堂又入巷陌平民家的传统游戏。在明清小说中,社会底层的三教九流都玩此道。《镜花缘》里的那位“乌投壶”,能玩出“苏秦背剑”、“鹞子翻身”、“朝天一炷香”、“张果老倒骑驴”等许多投壶花样,可见这种游戏在民间的普及程度。
打马吊
明代天启年间,本来作为游戏的附属品筹码,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戏娱用具,即马吊牌。马吊牌是一种纸制的牌,全副牌有四十张,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四种花色。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张牌,剩余八张放在桌子中间,四人轮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击小。打马吊牌有庄家、闲家之分,庄无定主,可轮流坐,三个闲家合力攻击庄家,使他下庄,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纸牌游戏“斗地主”的打法。
发布于 2023-02-27 12:38:27 回复
发布于 2023-02-27 21:27:56 回复
发布于 2023-02-27 20:41:58 回复
发布于 2023-02-27 21:08:06 回复
发布于 2023-02-27 21:37:01 回复